CBA季后赛聘请“洋裁判”规模大幅度缩水

2013年03月11日07:59  新闻晨报

   尽管聘请了外籍裁判,但CBA[微博]由于裁判引发的争议依旧不少。

  晨报记者 朱俊

  2005年CBA总决赛苏粤争霸,拉扎洛斯成为了联赛进入职业化以来,首位站上CBA球场的外籍裁判员。当时我问他,第一次来中国执法就赶上总决赛这样高级别的赛事,而且担任的是主裁判,他是否会有压力?希腊人耸耸肩膀,微笑着说:it’seasy(这很轻松)。当然,对于执法过奥运会等高端赛事的拉扎洛斯来说,执法CBA联赛并不是多么有挑战的任务。

  赛场上,拉扎洛斯优雅的姿态,沉稳的吹罚,都给了交战双方、前来报道的记者乃至中国篮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年的五回合对决跌宕起伏,最终生死大战中,广东队在第四节还有9分钟落后18分的绝境下,在南京客场完成了大逆转从而夺冠,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洋裁判的到来,拥有主场优势的江苏夺冠也许没有任何悬念。

  时过境迁,自那之后,CBA季后赛聘请“洋裁判”的级别每况愈下,到了今年,干脆受迫于亚篮联的规定,只能选取亚洲籍裁判前来执法,考虑到亚洲裁判队伍的整体水平,中国篮协也让“洋裁判”的规模“缩水”,只聘请了来自黎巴嫩和菲律宾的裁判各一名,并且每场比赛当天上午的联席会议上,还将从3-4名国内裁判与1名外籍裁判中抽签选取3位担任晚上比赛的执法工作,这意味着“土洋裁判”的配置从以往的1名洋主裁+1名洋副裁+1名本土副裁急剧下降为有可能的3名本土裁判执法,规格远远不如当年。

  从周日晚上的两场半决赛来看,执法京鲁之战的贝德罗迪只担任了第一副裁判,和他搭档的是执法过两届奥运会和一届世锦赛的国内金哨杨茂功,无论是水平还是气场都远胜于其,这位最高履历不过是广州亚运会的菲律宾人更多的时候还在适应CBA比赛的节奏,很少能够看见他鸣笛。而在乌鲁木齐,曾经在2010年赴土耳其执法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黎巴嫩人马万·埃霍亦非主角,他的执法尺度也趋于向两位本土裁判靠拢。

  由于本赛季常规赛中裁判问题频频爆发,在水平未必高出本土裁判的背景下,中国篮协依然坚持在季后赛聘请外籍裁判,惟一的意义,恐怕只是在一度程度上降低外界对裁判缺乏信任的质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