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距离产生误解 裁判也有辛酸苦辣

2013年03月11日07:5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甘慧

  中国的足球裁判几乎是最具争议的职业之一。赛场上,任何一声哨响都将面临巨大压力。全程参与了中国足[微博]坛反赌扫黑报道的我,听着宋卫平抛出的裁判名单,看着陆俊、周伟新、黄俊杰、万大雪等昔日国内知名裁判的犯罪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裁判也充斥着不信任。

  此次历时一个月的采访,让我走近这个行业。按照国际足坛和中国足协的通行原则,赛前赛后,受到相关规章制度的制约,裁判都不允许接受相关采访,因此媒体极少涉足这个领域,使得裁判这个行业充满了神秘感,而我的这次采访选择在非赛期进行。通过这次采访,我深深觉得要想成为一名裁判,尤其是国内顶尖、能够执法中超[微博]、中甲联赛的裁判,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极大地努力和付出。

  亚洲头号女子国际裁判员左秀娣告诉我,她做裁判的时候,有一次孩子生病了,住在新华医院。她为了去看孩子,又不耽误身体训练,丈夫骑着自行车,她跟着跑,就这样从家里跑到了医院。

  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攻防转换节奏加快,对于裁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统计显示,有的裁判员单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达到惊人的12000米。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的裁判员不仅要经受体能上的考验,更要经历痛苦的抉择。由于裁判工作需要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裁判为了继续自己的裁判事业,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能够给自己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有的裁判来自大学,时间上相对宽松和自由一些,不过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参与学校科研工作,并失去评职称的机会。

  晨报将连续报道这群绿茵场上的黑衣法官,向读者全方位展现裁判这个行业的辛酸苦辣。“我们并不是要获得什么赞誉,我们只是希望外界能够理解我们。社会上对裁判的责骂,使一些人都不敢从事这个行业,对我们裁判后备力量的培养非常不利。 ”采访中,多名裁判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呼声。

  距离产生误解,希望我们的报道能让足球裁判这个行业得到更多的理解,毕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追寻和实践着一个“光荣的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