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眼中陶菲克:林丹感慨球迷一起悲伤 常调戏谌龙

2013年07月23日12:31  《羽毛球》杂志

  文、李旭

  17岁出道,失意悉尼,圆梦雅典,在阿纳海姆成就第一个大满贯,绚烂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平淡……世界羽坛共同见证着一位翩翩佳公子向成熟男人的蜕变。纵横江湖十数年,陶菲克[微博]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坐标,衡量着中国男单的新陈代谢。

  1998年,陶菲克是羽坛的“天才少年”,与他同时代的是夏煊泽[微博],孙俊,如今已十有八九成了教练;2008年,他是奥运会上的三朝元老,与他同场竞技的除了林丹,还有鲍春来[微博],陈金;而在自己的谢幕赛中,他需要面对是更为年轻的谌龙、杜鹏宇甚至王睁茗等90后小将。

  语言不通造成的交流障碍,加之多多少少的竞争关系,让陶菲克与绝大多数中国男单都很难算得上“朋友”。可因其如此,也使得中国男单对陶菲克的评价显得更为客观。专业选手的眼光中,印尼天王的某些单项技术并非难以匹敌,但从整个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人与球拍的结合来说,确实罕有难出其右者。

  “看他打球很舒服”,这看似平淡的评价,或许正诠释出羽毛球[微博]这项高雅运动所追求的内涵。在陶菲克风华正茂的年岁里,这一份“舒服”自然不在话下,但即便是职业生涯暮年,他的体力、能力已经难以支撑起一场胜利时,看他比赛或者与他比赛,仍然让很多中国小将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些时候,至少说明,竞技体育并不总是冷冰冰的成王败寇。

  夏煊泽:打碎了他的全英冠军梦

  虽然贵为大满贯得主,但缺少一个全英赛桂冠头衔,始终是陶菲克职业生涯的短板。

  1999年全英赛决赛,与盖德间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成就了丹麦金童的美名。抱憾而归的印尼天王在第二年卷土重来,早早夸下海口:称王伯明翰。一路顺风顺水打进决赛,此番与他隔网而立的换成了中国小将夏煊泽。

  年纪相仿,但陶菲克的出道和成名时间却比夏煊泽早一些。“当时我是抱着冲击他的心态。”夏煊泽回忆道。2比0,夏煊泽让陶菲克连续第二年在伯明翰饮恨。十多年的光阴,模糊了具体过程,但获胜后的那份喜悦仍然被夏煊泽铭记。“当时赢球后我把拍子一扔,真的非常非常开心。”那场比赛的表现受到了总教练李永波的高度肯定,也正是以那场球为起点,夏煊泽一步步迈向了悉尼奥运会。

  还有一个小插曲不得不提。正是这场全英决赛,让夏煊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形象标签——将衣领高高竖起。当时的赞助商为决赛特制了球衣,因此直到决赛前才能确定在衣服背后该印上哪个国家和队员的名字。而赞助商现场印衣服时,有意无意地将领子烫了一下。“我穿上之后,领子自然就竖了起来,当时也没在意。结果赢了比赛,感觉挺好的,就一直保持了下去。”与坎通纳用竖起的衣领宣称骄傲与统治不同,夏煊泽说,“觉得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林丹:他能让球迷与他一起悲伤难过

  在“林李大战”之前,“超级丹”vs“天才陶”才是世界羽坛最动人心弦的篇章。较之于林李对抗,林丹与陶菲克之间的碰撞更加火星四溅。两个人同样才华横溢、又都如此的桀骜不驯,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比拼”不会仅仅停留在比赛场上。

  年轻时的陶菲克,会屡屡因为私人原因拒绝参赛,会因为裁判的一个判罚而恶语相向,比赛中摔拍而去也是家常便饭,只留下目瞪口呆的对手。彼时的林丹尽管不曾有过拒赛、退赛的行为,但在场上脱衣、摔拍子的举动也并不少见。“15岁时,我像所有年轻运动员一样心怀梦想。25岁时,我在追逐梦想,但是言行可能会有些鲁莽。”林丹曾这样评价自己。2006年多哈亚运会,林陶间“谁比谁更傲慢”的争论一度在赛场内外闹得沸沸扬扬。

  再张扬的青春,也会在流逝的时光中收敛;再桀骜的个性,也要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变得圆润温和。2011年初的韩国超级赛,他们隔网而立,前两局平分秋色,林丹在第3局大比分领先,打得陶菲克有点狼狈。但印尼名将一分一分地追赶,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放手。这样的陶菲克,让林丹都很吃惊。当年底的羽联总决赛,陶菲克再一次败在老对手拍下,赛后他说:“我已经打出了最好水平,但还是输了。这说明林丹是世界第一。”而林丹则回应:“林丹的时代?我并不这样认为。和他们几个(陶菲克、李宗伟、盖德)交手的机会越来越少,每一次我都分外珍惜。”

  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在对抗与纠缠中成长、成熟,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林丹曾不止一次坦言:“有些人赢了你,但你不会有任何感觉,顶多下次再赢回来。但是有些人不一样,赢了你之后会对你有很多触动。”

  有意思的是,林丹原本有可能在印尼超级赛首轮与陶菲克相遇。男单抽签结果显示,陶菲克首轮的对手,正是从资格赛中晋级的林丹。可就在中国队出发前一天,林丹突然宣布退出印尼、新加坡两站比赛,专心备战世锦赛。没能亲自送别陶菲克固然有些遗憾,但林丹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老对手的足够尊重:“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能够真正圆满,就像当年的巴乔射失点球,却抓住了多少人的心。陶菲克也是这样有魅力的巨星,他能让球迷跟着他一起悲伤难过。”

  鲍春来:与他的每一次比赛都令我难忘

  陶菲克与鲍春来,谁的技术更加细腻,众说纷纭。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二人间的交手战绩是小鲍以绝对优势领先,即使在印尼天王的巅峰期,小鲍也丝毫不落下风。

  从2002年4月的日本公开赛到2011年的印尼超级赛,两人总共有过12次交手,鲍春来以8比4占优。陶菲克即便在心高气傲的年纪里,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最难对付的对手是鲍春来。”从打法上来说,网前细腻是陶菲克的标签,但鲍春来的技术动作也被视为教科书一般。陶菲克在被动时通常会有一拍挑后场的转换,弧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但是鲍春来的高海拔迫使对手必须给出弧度更高的球。此外,鲍春来依靠身高优势,劈杀落点非常尖,而陶菲克尽管也能做出漂亮的鱼跃,可此后的连贯稍显缓慢,容易陷入被动。很多评论家都认为,鲍春来的技战术特点就好像为对付陶菲克量身定制的一般。

  “和陶菲克交手了那么多次,每一场比赛的印象都非常深。和他交手时的感觉与众不同,总是特别容易投入,自己会很兴奋地全力表现。”鲍春来最念念难忘的是2005年的印尼和中国两站公开赛,“在雅加达对垒的时候,他是印尼的全民偶像,场馆里是震天动地的加油声;回到我的主场,几乎所有的鼓励声又都倒向我这一边,非常奇妙的感受。”

  也许因为同属技术流,互相间惺惺相惜。尽管言语不通,但在比赛期间见面时,两人会用简单的英文交流几句。“去年俱乐部超级联赛的时候,我们在广州聊得非常开心(陶菲克加盟广州)。毕竟没有大赛任务,大家身心都很放松。”鲍春来说。

  陈金:成全了我的世锦赛冠军梦

  2006年多哈亚运会后,陶菲克开始走下坡路。2010年世锦赛可以称得上他在职业生涯晚期的“回光返照”,四分之一决赛硬生生地将如日中天的李宗伟阻挡在四强大门外。

  “陶菲克半决赛迎战朴成奂,我的对手是盖德,从实力上而言四个人都有机会问鼎。”陈金回忆,“那时是我状态好、气比较足的时候,2009年世锦赛拿了亚军,2010年就是冲着冠军去的。”

  当陶菲克和陈金在决赛中会师后,比赛却呈现一边倒的局势,陈金很快以21比13和21比15直落两局。第一次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这让一向内敛的陈金再也无法抑制住情感的冲击,张开双臂、连声怒吼。颁奖仪式上,为陈金送上鲜花的是瑞士网球公主辛吉斯。而此时的印尼天王,已经被岁月洗去了桀骜,有的是一份努力就好、不计得失的淡定从容。他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陈金的祝贺,“我要恭喜陈金,他打得比我好,我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没能战胜他。输掉比赛让我很难过,太多的失误让我没法控制比赛,我得每一分都很困难。”

  2010年世锦赛是陈金脑海中永远铭记的一幕,可这仅仅是两人纠葛历史的一环。2005年,陈金刚刚出道之时,战胜的第一个顶尖高手便是陶菲克。“他那会儿成名已久,我则是初出茅庐,刚出去比赛。要知道,那时候年轻运动员打国际比赛的机会非常少。”陈金说,“记得很清楚,那场球是在最边上的场地打的,距离看台非常近。结果,我3局赢了。”而在陈金追逐伦敦奥运会门票的过程中,“陶菲克”同样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2012年全英公开赛,当盖德首战即遭遇滑铁卢时,陈金在第二轮尝到了5年来对阵陶菲克的第一场败绩。全英之后的一个星期,陈金再度与陶菲克相遇,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第二天决赛逆转韩国名将李炫一,登上瑞士赛的最高领奖台,陈金的奥运积分终于反超盖德,挤入世界前4。

  除了球技,陈金对于陶菲克的为人处世也十分欣赏,“他的为人和打球一样聪明,该尖的时候尖、该圆的时候圆。比如大赛前的心理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些表态,或许会引起外界的非议,但往往能够收到他预期的效果。”

  谌龙:他经常“调戏”我

  坐在电视机前,谌龙和队友们看着陶菲克成为世界羽坛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选手。“但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2006年多哈亚运会,当时陶菲克在团体赛中输给了丹哥两次(小组赛、淘汰赛),但却在最后的单打决赛中赢了回来,尤其是第2局一度以17比20落后,竟然完成翻盘。”

  孩子总会有长大的一天。带着世青赛和亚青赛的桂冠,谌龙在2009年崭露头角。6月的马来西亚羽毛球黄金大奖赛上,谌龙和陶菲克第一次过招,结果中国小将苦战3局成功爆冷。此前,他在全运会预选赛击败林丹;印度公开赛淘汰李宗伟。3个月里分别让3大天王品尝失败的苦涩,世界羽坛惊叹又一位新星呼之欲出。

  尽管马来西亚黄金赛后的连续两次交手,陶菲克都获得了胜利,却无力逆转自身走下坡路、年轻对手蒸蒸日上的趋势。进入2011年后,陶菲克再也没有从与谌龙的比赛中占过便宜。幸好,而立之年的印尼天王早已学会“不惑”,只求尽力打好每一场比赛,不再计较输赢得失。“最近几次打完,他老是‘调戏’我,或者搂一下我的腰,或者用球拍轻拍一下我屁股。”谌龙笑着说。可以视此为玩笑,也不妨将这样亲昵的举动看作是一代天王对于后辈的期望与鼓励。

  而在获胜者一边,赢球也不足以削弱谌龙对于对手的尊重,“每一次和他比赛,总是感觉很舒服。他绝对配得上‘天才’两字,无论来球如何别扭,他都能找到方式去发力。”此时,比赛无关胜负,更是一种羽球之美的诠释。

  坐在塞纳扬体育馆的看台上,谌龙目睹了陶菲克的最后一战。他在微博上写道:“有幸在印尼球馆目睹了陶菲克的谢幕演出,当他转身离开的瞬间,内心一阵酸楚。赏心悦目的打法、鲜明的个性、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他是我儿时的偶像,是羽球场上的艺术大师。向偶像致敬!期待他未来的人生更精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