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运会网球赛场上,像朱德龙这样的球员也许有很多,他们鲜有国际比赛的机会,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网球梦想的追逐。俗话说,有梦才有明天。这位土生土长的大连男孩在逐梦过程中,最清晰的记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积分。“拿到首个积分,的确让我兴奋半天。”昨天的比赛间隙,代表浙江出战的朱德龙对记者说。
7岁开始练球,朱德龙在大连劳动公园的网球场上迈出了自己追梦的第一步。“整个小学期间,上午上课,下午放学就去打球。”朱德龙说。“最初想起学网球,一是父母比较喜欢网球,他们比较支持我打网球。更重要的是,我小时候好动,而网球让我找到了兴趣。”
练球2年后,9岁的朱德龙第一次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比赛,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单打前三名,这让朱德龙以及他的父母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期间所进行的身体素质测试,朱德龙也是排名前三位。10岁时,朱德龙又一次参加了两站全国青少年比赛,结果拿了两个冠军。出色的天赋坚定了朱德龙以及父母让他继续打网球的决心。在朱德龙读初一的时候,全家人面临一个抉择,是打网球还是继续读书,朱德龙及家人最终选择了网球。
2002年,13岁的朱德龙离开家,来到浙江打球,开始了自己专业网球运动员的生活。“想家,主要靠打电话和父母沟通。”朱德龙说起这几年在外的漂泊生活,似乎有些动情。“这次比赛也没时间回家,打完比赛可能马上就跟随球队一起走了。”所以比赛期间,朱德龙的父亲朱大伟一直在赛场陪伴。
其实,朱大伟在儿子打球这件事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赛期间,他还临时客串“心理辅导师”,帮助儿子解决比赛中的心理问题。昨天的比赛中,朱德龙出场打双打,赛前,朱大伟对儿子说:“别有什么压力,放开打,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就行。”
“我是那种心理素质不算特别好的球员,我也知道网球比赛其实很小的一个细节就可以改变场上的局面,所以这是我要提高的地方。”朱德龙对记者说,他并不希望父母来看他的比赛,这多少让他有些压力。“赢球还好说,要是输了球,他会埋怨我和他妈妈来看比赛,呵呵!”父亲笑着接过儿子的话茬。
青少年时表现出色,而转入职业赛场却困难重重,这似乎是很多网球选手的一个“坎”,国际赛场也不乏这样的例子。2010年步入职业赛场后,朱德龙也遇上这样的“麻烦”,参赛机会少,就没有多拿积分的机会,而积分不够,又打不了太高水平的职业赛,这有些“恶性循环”,所以朱德龙还会清楚地记得自己刚拿第一个积分时的心情。“那是2010年,我在云南参加的一个比赛,我打进了16强,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积分,当时感觉很兴奋。”目前,朱德龙的世界排名还只有1400位左右,“我希望在年底前可以再拿几个积分,可以打进800名。”朱德龙说出了自己近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