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中心:国内网球正在职业化 不能把困难归罪制度

2013年06月15日02: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第十二届全运会网球团体赛小组赛已经接近尾声,在职业化选手带领之下的各支强队占据了各组榜首位置。昨天,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本届全运会网球团体赛竞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竞赛部主任张东文,他对记者说,网球是目前所有需要借助器械的项目中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现行打造的职业化竞赛体系并非没有缺陷,“但不能把目前发展中一切的困难都归罪于制度。”

  国内网球竞赛正迈向职业化

  作为网管中心竞赛部主任,张东文这几天一直在赛场内巡视比赛。对于目前中国网球的竞赛体系,张东文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对于记者提出目前国内是否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年组赛事,张东文说:“网球是所有需要借助器械的运动项目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竞赛体系,目前我们国内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全国赛事,但已经按照网球项目的发展规律,搭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竞赛体系。”

  据张东文介绍,中国的网球比赛已经完全走向职业化,以国际网联U18的16站比赛为基础,以国际巡回赛、挑战赛为主体,以国际高水平职业赛为龙头的竞赛体系已经建立。由于这些赛事并不能兼顾到所有人,网管中心还推出了12岁、14岁、16岁多个年龄段的排名赛,“这个排名赛是中国所特有的,主要是为其他培养模式,比如个人培养的运动员打造一个比赛的平台。”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网球比赛已经完全抛弃了原来的“全国锦标赛”模式,目前只有每年的团体赛还在继续进行中,其余赛事也均按照职业网球的发展规律设计。“这一体系是按照目前中国网球的现状设计的,肯定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发展中肯定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不能把一切困难都归罪于制度。”张东文说。

  为青少年搭建成长起步台阶

  由于李娜[微博]、郑洁、彭帅等一批金花的崛起,让中国网球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也造就了目前中国网球竞赛体系与职业化接轨的改革。张东文表示:“郑洁这次全运会上的表现非常出色,完全是职业球员的典范,但她同样是经过了过去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网球要想发展,还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国外职业网球选手基本上从12岁开始就走上以赛代练的道路,目前中国网球也逐步实现了这一点,从13岁到18岁都可以参加各类青少年赛事。

  对于目前竞赛体系是否真的对青少年选手的培养起到了作用,张东文表示:“从规模上看,原来全国参加青少年赛事的也就三四百人,现在每年有上千人参赛;其次我们的小孩子从13岁开始就可以参加国际网联青少年排名赛,只要打进正赛,就有国际排名积分了,他们成长道路的第一个台阶就有了。而原来要想走出这第一步,必须到国外去打比赛;此外青少年选手需要广泛地交流,不断比赛对于他们积累经验、认识自我都非常有好处。”

  据张东文介绍,去年一年国内网球竞赛市场从社会聚集的资金达到1800多万元(不含高级别赛事),“这部分钱除了必要的健康基金、国际网联的批准费用外,我们中心不收一分钱,完全都用于了比赛,也是希望我们的选手能够有更多的比赛可以打。”

  全运会改革将效仿奥运会

  今年全运会网球团体赛湖北队为李娜报名,依靠其世界排名而获得了种子球队的排位,但李娜本人并未参赛,这也引发了很多人关于网管中心是否在规则制定上有漏洞的质疑。张东文解释说:“省市培养了一名运动员,可能不会来参加全运会,但其在职业赛场的表现获得积分,也是对省市的贡献。所以我们在制定规程的时候一定是要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这一个特例就去大幅度地进行改革。”

  当然,由于网球的职业化程度很高,与传统体制下的全运会势必会有一些冲突,张东文认为:“我们不能说全运会就和网球有矛盾了,全运会现阶段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也不可能说网球就不参加全运会了。我们需要根据一些实际情况完善我们的规程。比如中心也在研究下一届全运会的改革问题。我们建议总局下一届全运会取消网球预赛,按照运动员四年的综合国际排名进行排序,排进去就打全运会,排不进去就算了,这也是效仿奥运会的一些做法。”奥运会网球比赛同样是按照运动员的世界排名,前64位的选手有资格参赛,同一个国家的选手超过一定数量,将依次递补。此外,张东文也指出,“目前全运会四年一届,也导致很多地方队在前三年不够重视,最后一年非常重视,金钱至上,这也不是我们中心所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把整个周期拉长,真正做到让每个队四年都重视,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热议话题>>>

  培养李娜花费超千万

  昨天,有湖北媒体发表文章称“职业选手要感恩,培养李娜超千万”,文中称在全运会赛场上,不少国内网球界人士对“全运会打乱职业选手的赛季很不合理”这样的议论感到相当无奈,感叹如今有些运动员只计较个人得失、却不懂感恩。

  这篇文章同时也指出国家队和地方队如今培养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的所需花费,一年差不多要150万元,具体到如今最有成就的李娜,网管中心一位官员算了笔账:李娜在十五六岁进省队后,每年国内外集训、参赛等的费用都高达30万元,基本都由湖北队与国家队一同支付;之后她成绩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更是逐年递增,在她单飞前,国家为培养她投入的费用远不止1000万元。

  不过此文一出,却引发了球迷的争论。一些球迷指出李娜给中国网球带来的回报和荣耀远超千万。本报记者 赵婷

  采访手记>>>

  职业网球 并未水土不服

  中国网球的发展与李娜、郑洁这一代金花的成功是分不开的,正是她们在国际赛场上的成功引发网管中心进行全面改革,不但允许运动员“单飞”,甚至将国际网联的各项职业赛事引入国内。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网球在国内并未水土不服,反而欣欣向荣。

  从本届全运会团体赛上各队的成绩也不难看出,职业球员的多少决定了一支球队的成绩。如果四川女网没有郑洁和晏紫的回归,恐怕要想取得小组出线难度都非常大。而夺冠大热门天津队,更是4名选手都拥有职业网坛的世界排名。网管中心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打造完善的竞赛体系,也是希望能给国内选手更多比赛的空间。尤其是举办很多高水平赛事,东道主所拥有的外卡资源能够确保更多的中国选手进入正赛,能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一开始,很多外国选手都来中国参赛,因为中国选手水平低,在这里抢夺积分更容易。而如今,外国选手来参赛的越来越少了,因为中国选手越来越难对付。这就是中国网球的进步。

  抛弃了原有的培养体系,中国网球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已经探索出一条新路,并且也用事实证明,中国体育完全有能力与职业体育接轨。当然,并非所有项目都能完全效仿网球,但可以肯定一点,体制并不是阻碍中国体育进行职业化改革的顽疾,只要能够找到方向,敢于改革,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特派记者 陈浩 发自大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