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F1是不必要的沉重包袱

2013年04月15日10:06  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评论员 黄文

  如今F1排位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不同的车手有着不同的说法,但他们却不约而同采取了相同的行动。

  阿隆索自从去年阿布扎比站起,就未曾在排位赛中赢过他的巴西队友马萨,不过这回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他全力避免了生涯首次连续5场比赛在队友后面起跑的尴尬;而眼见韦伯因燃油问题只能以倒数第一发车,法拉利和梅赛德斯又异常迅猛,维特尔和红牛车队干脆将排位赛做成了正赛的实验田。

  上海站正赛的最终结果更大程度上象征着的车队策略上的胜负:使用中软胎起跑的维特尔只带回了第四,在令人窒息的最后几个弯角的争夺中他没能超过汉密尔顿。阿隆索则也收获了自己的第31个分站冠军,让历史车手冠军榜在他之前的名字只剩下3个。

  排位赛的变化,更大程度上是新轮胎带来的附属效应。昨天的比赛中,阵营明显划分为了用软胎起跑和用中软胎起跑的两个“门派”,前者在比赛开始阶段会遇到软胎衰竭,而后者在最后冲刺时难免后劲不足——不管哪个“门派”,都在绞尽脑汁应付史上最“脆”轮胎的同时叫苦不迭。持续一年多的“创新”已让每个人疲于应付,谁知道明年更大“风暴”来临时,这项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F1上海站今年正逢第十个年头,马青骅[微博]并没有“如约”以正赛选手身份出战。3天来有近19万人次(官方公布)到现场观赛,比10年前少了近8万人次;全球有超过20亿人次的电视观众通过150余家电视台收看了转播,可转播机构中却头一次没有了CCTV。据上海媒体透露,F1上海站10年的总运营成本超过了60亿元人民币,比同期其他国家的运营费用要高出不少。不知道上海站组委会和“锐意进取”的F1掌门伯尼一样,还要将看起来没那么必要的沉重包袱再背上多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