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是世界体坛两大最赚钱组织,尤以前者为甚。在萨马兰奇的改革下,国际奥委会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赛事组织者身份,举办奥运会也告别赔钱赚吆喝,成为一个巨大商机,引得世界各国竞相追逐。
全运会已经办了半个多世纪。让人有些尴尬的是,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体育盛会,它的经济账却一直比较尴尬。举办一届全运会,要花的钱不会少。如果能吸引更多赞助,地方政府的负担会小很多。
对于“后全运时代”,人们通常担心的是场馆闲置,却往往忽略了无形资产的那一部分——技术浪费、人才浪费。难得培养出一批专业的赛事组织管理者,刚刚摸到门道,使命便随着全运会的落幕结束。4年之后,又要另起炉灶,重新来过。
忽然想到,既然有“奥委会”,为何不能有“全委会”?体育总局应该考虑设立这样专门的机构,人员组成不局限于举办地,也不一定都要专职。保留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在全运会的筹办、招商、管理、运营等发挥作用,他们经验丰富、轻车熟路,效果会好不少,而不是“过期作废”。(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