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专访李娜文章曝料:教练强迫其吃药 干涉恋情

2013年08月27日15:32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美网开赛前《纽约时报》以《李娜[微博],中国网球的叛逆者》为题对李娜进行了专题报道,在与记者布鲁克-拉梅尔的对话中,李娜首次谈及02年退役时的真相,教练在其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强制其服用药物来维持体能参赛,她和姜山的恋情也被干涉。提及因三跪九叩引起的全民争议和媒体的评判舆论风波,李娜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圣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而为此丈夫兼教练姜山经常劝其任何英雄皆毁誉参半。全文翻译如下:

    相关阅读——外媒作者承认争议内容翻译自李娜自传 非本人自述

                专业人士:激素药≠类固醇禁药 李娜自传遭误读

  有关温布尔登“冠军坟场”的魔咒在四年前就已经解除。那一年,全英俱乐部的蓝衣绅士们拆除了2号球场,在原地建起了一座新的看台球场。到2011年他们就把这块邪门的场地命名为3号球场。不过观看2013年温网的球迷们仍然心中有数,颇具叛逆气质的李娜同样如此。在这块被诅咒的场地上,就连桑普拉斯和小威廉姆斯这样的顶级种子选手都曾经在前几轮面对默默无闻的对手爆冷。现在当界排名第6的前法网冠军李娜在第三轮面对着捷克老将扎科帕洛娃时,她只差一局就要出局,形势岌岌可危。“在那一刻,”她赛后对我说,“我突然看见了自己背着行李去机场的样子。头疼了起来。”

  面对着击球势大力沉的对手,李娜头疼了两个小时。第三盘5-6落后时,她走向底线时就知道自己必须破发才能继续存活。如果输掉接下来的四球,她可能就会离开这项从大约1/4个世纪前开始被强迫从事的运动项目。温网前她扬言退出网坛。如果丢掉接下来的四分,她也许就要兑现诺言。她的春季赛季有如自由落体,令人痛心,从1月第二次打进澳网[微博]决赛的高点到5月法网次轮突然熄火出局。现在,温网的坟场正在召唤。

  李娜在底线处蹲下,挥舞红旗的中国球迷顿时僵住。第一球她直线进攻得分。五球之后,她抓住了第一个破发机会,在一记正手得分的同时伴随着一声大叫,李娜将比分扳成6-6。两局之后又是一声大叫:李娜晋级了。这只是第三轮,她的状态相当飘忽不定。但经历了一连串失利,尤其表现为关键时刻信心不足之后,艰难赢下这场的感觉像一次救赎。“我感到自己真的要发疯了,”她咧嘴笑道。“赢了的感觉就像进了大满贯决赛一样高兴。”

  那天下午还有一个槛在等着李娜迈过。穿着光泽的白色运动服走进新闻发布厅,她小心翼翼地看着聚集在场的中国记者,并努力挤出笑容。中国主流媒体高度评价她用胜利为祖国争光。但在那之前的一段时间他们大力度抨击李娜层出不穷的个人主义表现,并且在2008年她脱离中国的举国体系后变的愈发激烈。这次的事件始于她一个月前法网出局的赛后。官方媒体新华社的一名记者请她就这一令人失望的结果向全国球迷说点什么。“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李娜毫不客气的回应。“三跪九叩吗?向他们道歉吗?”她的话引来官方的一连串批评,指责她不爱国和缺乏基本的礼貌。同样是那名记者举手再一次请李娜向球迷说几句话。她盯着他大约有一分钟,然后咕哝着说:“我会说,感谢球迷。”

  可能李娜更希望我们忘掉中国,只是以性格和成绩来评价她。毕竟她只是一个矛盾的工薪阶级女性——她的父亲曾经是运动员,她不断进取,进入了她这一代最优秀、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的行列,而且李娜的大多数同胞从没看过她所从事的这项运动。

  这位明星兼备了速度和力量出色素质,但也偶尔会兵败如山倒。2011年夺得法网冠军后,李娜成了亚洲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球员。她同时也是第一位出生于中国的世界前5选手——上个月温网过后她重新回到这个精英的行列。过去三年条件她签下了价值将近4000万美元赞助合同,现在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收入第三高的女运动员,仅次于莎拉波娃[微博]和小威。

  但要把李娜和中国分开毕竟是不可能的。她是这个国家最有名的人之一,在类似推特的社交网络“微博”中有2100万关注者(相比之下,勒布朗-詹姆斯在推特上只有940万关注者)。创纪录的1亿1600万中国观众见证了她赢得法网冠军的胜利,远超当年观看超级碗的观众数量。李娜千万美元的收入依赖于她背后的中国市场。如果她生在智利、乍得(一个非洲小国)甚至芝加哥,都不可能成为收入榜前三的女子运动员,也不可能让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在她的家乡、中国中部的武汉开启一站新的巡回赛。五年前,WTA[微博]在中国有两站比赛;到2014年将有八站。WTA首席执行官斯泰西-阿拉斯特承认,李娜的出现点燃了亚洲对网球的热情。“如果说威廉姆斯姐妹在本世纪首个十年具有最大的影响力,”阿拉斯特说,“那么我会说,李娜毫无疑问是这个十年里重要的球员。”

  但现在,李娜的比赛沾染了疯狂难测的毛病——与WTA整体格局十分相似。过去十年来积分榜顶端风云变幻,有几位球员从未获得大满贯冠军便登顶世界第一(最近的例子是来自丹麦的沃兹尼亚奇[微博])。这种形势常常引来与男子网坛不愉快又不公平的对比,因为过去十年来四位历史级的伟大选手(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微博],现在又加上穆雷[微博])争锋不止才是男子网坛的主旋律。

  在女子网坛,过去十年真正的统治者只有小威廉姆斯。因伤休战之后,她在去年全勤复出,重建了女子网坛的秩序。另外两位大满贯得主莎拉波娃和阿扎伦卡[微博]虽能与她相争,不过仍未能平起平坐。但今年温网颠覆了这一秩序,并再度带来混乱——四强选手都未赢得过大满贯——也表明女子比赛仍然是难以预测。

  随着美网在本周开幕,李娜察觉到了机会。31岁的她仍然步法迅猛,回球有力,干净利落的反手技术被许多人认为网坛最佳。过去的李娜由于体能和专注度不够常常在后两个大满贯中黯然失色(在美网中她只在2009年打进过一次八强)。但今年夏天,在温网看完她的比赛之后,我跟随她回到北京,目睹了她与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严酷的季中训练过程。李娜正全力以赴冲击世界前三,并力争再拿一座大满贯。“任何人都有机会赢得今年的美网,”她说。“为什么就不能是我呢?”

  生于1982年的李娜像许多中国运动员一样,是被强迫参与体育的。她的父亲--一名羽毛球运动员——是“我童年的阳光”,她说。即便如此,他在女儿5岁时未征求其意见就为她报名进入了一所当地的国立体校。尽管身体强壮,但她的双肩太宽,手腕不够柔软,无法在羽毛球上出彩。一名教练劝说她的父母,说她在另一项运动上更有机会。而这项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太多人熟知。“他们都同意说我应该改学网球,”她说,“但没人费神来问我的意见。”

  从一开始,李娜就对国家运行下体育机器的严苛束缚忿忿不平。中国的举国体制制造冠军的方法就是日复一日地将年轻的运动员逼到极限,终年不息。李娜第一次反抗教练是在11岁时,当时她心态面临崩溃,拒绝继续训练。得到的惩罚是在训练途中原地罚站,不允许动,直到悔改为止。她站了三天才道歉。她为了父亲继续训练——“他的爱是我力量的源泉,”她说——尽管她的教练在九年相处的时光中从未表扬过半句。

  14岁时,父亲因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去世。当时她正在中国南方参加一项比赛,教练隐瞒了几天,直到比赛结束才告诉她。“那是最深的痛,我没有鼓起勇气去对他告别,”李娜在自传中写道。母亲陷入债务,李娜记得自己赢球的动力就是挣得微薄的奖金,用来打发债主。

  尽管生活境况堪忧,但李娜的网球生涯突飞猛进。在父亲去世后几个月她就拿到了第一个青少年比赛的全国冠军。第二年她获邀去德克萨斯参加耐克赞助的为期十个月的训练营。回来之后,她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前10的球员。到2002年,这一目标似乎并不遥远:20岁的她已在中国排名第一,甚至一度攀升到世界前135的位置。然而随后她却突然消失了。

  那年的一个早晨,在没有告诉任何教练的情况下,李娜溜出了国家训练中心。为免引人怀疑,她只携带了一个装着必需品的小包。在宿舍的书桌上她留下一封信,告诉网球的上级主管她要求提前退役。信中并未细说退役的理由:繁重的训练让她身体透支,教练粗暴地阻止她与一名名叫姜山的男队员的恋爱。而且主教练在她身体特别虚弱的时期,教练不顾医生的叮嘱,要求她服用类固醇药物来坚持比赛,而这种药物本身她是过敏的。(原文:To avoid suspicion, Li said, she carried only a small bag of necessities. On the desk in her dorm room was a letter she had written to tennis authorities requesting an early retirement. The note didn’t elaborate on her reasons: the burnout from excessive training, the outrage at her coaches’ attempts to squelch her romance with a male teammate named Jiang Shan, the debilitating period that the head coach insisted she play through, overruling a doctor’s recommendations, by taking steroid pills, to which she was allergic。)

  几个小时之后李娜与姜山在武汉筹划大学的校园新生活。“我一到家就关了手机不接电话,”李娜后来写道。“自由的滋味真好。”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