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调侃负面报道帮其涨人气 后悔奥运冲观众喊闭嘴

2013年08月27日15:32  新浪体育 微博

  网球运动向来因为父母与天才孩子、教练与学徒之间的激烈争吵而为人诟病。李娜的丈夫姜山曾经是中国戴维斯杯成员,16岁时他成了李娜的初恋对象,直到如今。制度上队员之间不允许恋爱,但姜山成了李娜的避难所——先是让她从体制找到解脱,后是帮助她渡过每一次胜败起伏。

  多年来姜山经常担当教练的角色——却总是很快让出这个位置,成为陪练、啦啦队长甚至调侃的对象。在赛后的采访中,李娜总爱调侃姜山的鼾声、浮动的体重还有对家中信用卡的控制。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太久了——几乎占据了李娜半生——罗德里格斯说,“他们不是两个人,而是融为一体的一个人。”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在公开场合斗嘴。在温网前两轮的一场比赛中,李娜打丢了一个球,姜山勉励她,却被她用普通话反驳,“你不是我的教练!”

  在温网第四轮与11号种子文奇交手前几小时,李娜似乎又对丈夫不满了。他们在一块训练场地热身,姜山打出一记模仿文奇的大力反手削球,李娜面露不快,反手回球下网,做出正手击球的动作。后来,姜山一记抽球越过了李娜,她愤怒回应,打出一记力量十足的得分。“有时候,”事后李娜单眉耸起说,“我觉得我老公就是想惹我生气。”

  不过,比赛一旦开始李娜就不会再丢球。她轻易地化解了文奇的削球,并顺利闯入八强。“我感觉很好,还能再打三个小时,”她说。她追平了自己在温网的最好成绩。而且随着小威、莎娃和阿扎伦卡出局之后,李娜的下一个对手4号种子A-拉德万斯卡[微博]成了仅剩的排名最高的选手。二李娜曾在1月的澳网轻松拿下对手。

  李娜团队感到胜算很大,然而此时没人料到,当天《人民日报》对她展开了抨击。“当体坛明星的个性已经让世风良俗难以包容,”该报编辑写道,“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

  尽管中国企图把李娜朔造成为国家英雄的象征,但她已经言明只为自己而不是为祖国打球。“当人们说我代表国家的时候,”她后来对我说,“这顶帽子对我来说太大了。”李娜率真的个性和独特的经历使她深得中国年轻一代的共鸣,他们称她为娜姐。

  李娜说她没看过《人民日报》的社论。在赛事进行中罗德里格斯尽可能不让她接收媒体的报道,姜山像个哨兵守护她,不让她接触任何可能影响情绪的文章。不过,当报道刺痛她时,姜山还是努力安抚她。“中国有句话:‘英雄都是毁誉参半的’,”他说。“我劝她忘掉责难、压力和期望。但忘掉总是很难,毕竟我们只是凡人。”

  当我提到中国媒体时,李娜故作轻松:“过去的我面对负面报道是总是感到很困扰。现在我只是想也许媒体觉得我不够有名,想帮我出名。”她的笑声空空荡荡。

  李娜成了中国的避雷针,在体育界和社会上激起了自由还是爱国的大讨论。《人民日报》社论问世后,网络争论占据了中国的微博,她的球迷愤怒地捍卫她只做自己的权利。“一开始,人们的期望影响了我,但我后来意识到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在我身上,”她说。“我不是圣人,我也是个凡人。我有起有落。惟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她补充道:“我真的真的认为我只是个运动员,只能代表我自己。”

  在李娜所说的“第一次退役”一年多后,前著名女排[微博]运动员、新上任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任孙晋芳去武汉探访了她。李娜回忆,孙晋芳对她说:“我听很多人说过有个李娜打球很好,但突然退役了。所以我决定自己亲自来看看。”22岁的李娜正第一次享受到日常生活的快乐:在大学新闻系上课,与姜山自由交往,甚至和同学们打一打校内网球,而那些同学都不知道她是什么人。

  “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打球?”孙晋芳问她,这让她十分意外。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对她这样说话。但孙晋芳没有说明,“为自己打球”需要在一个全方位管辖球员生活的体制里——指定教练、训练和比赛日程,以及抽取65%的运动员奖金。即使如此,李娜还是在2004年中断了学业(她最终在五年后毕业)回到球场,并未受到世界排名或巨大期望的影响。

  那一年,李娜作为资格赛球员在广州公开赛中夺冠,成了第一个赢得WTA单打冠军的中国人。到2006年她的排名就已经上升到前25,但要冲进前10,李娜相信自己需要掌控自己生涯的自由。在中国体育中只有前NBA[微博]巨星姚明等少数几人曾经得到过这种待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这种自由都不可能被批准。北京奥运会是一届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盛会,中国志在用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他们取得51枚金牌压倒了美国的36枚——用来作为民族崛起的象征。

  身穿印着中国国旗的耐克球衣,李娜出人意料地杀进四强,几个月前的膝伤似乎没有困扰她。现场的球迷狂热地为她加油——甚至在比赛的回合球中也是如此——终于有一次李娜忍不住对观众大吼。“闭嘴!”她很后悔这次发作,但事后回想:“中国人民急需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我以前觉得网球只是一项运动,但那场比赛的狂热程度让我明白它被赋予了更为重大得多的意义。”

  奥运会之后,李娜说她向孙晋芳下了最后通牒:“我告诉她,‘如果不给我自由,我就退出。’”另一名年轻球员彭帅也提出过类似的要求。不管是为了避免顶级明星的出走,还是为了帮助她们发挥潜能(就像事后证明的那样),孙晋芳很快出台了一项名为“单飞”的政策。在新制度下,李娜、彭帅和另外两名球员仍然有为国家队和省队效力的义务,但她们被允许自己找教练,自己设定日程,并获得大得多的奖金份额。以前李娜要向体育总局和省队上交65%的收入,现在需要交8%到12%,尽管出行、训练和教练的费用都是她自己负担的。对中国和李娜的生涯来说,这都是一次质变。

  一开始,单飞有点吓人。“姜山和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把这些年的存款全部耗光,”李娜说。她以前从未跟财务和后勤的琐事打过交道,因为国家队会把一切都打点好了。但很快单飞的好处就毋庸置疑地显现出来。2010年,由姜山担任教练,李娜打进了澳网半决赛,首次跻身世界前10——实现了十多年前当时看起来不太现实的誓言。一年后,她一路杀进澳网决赛,用犀利的言辞和出色的回球征服了球迷。半决赛中她从逆境中反击淘汰了头号种子沃兹尼亚奇,被问到是什么激励她时,她说:“奖金。”

  那个对李娜和网坛大势意义非凡的日子是2011年6月4日。1亿1600万中国球迷——大约两倍于法国的人口——聚在电视机前目睹了李娜击败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夺得法网冠军。“李娜我们爱你!”中国全国性的中央电视台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样的横幅,一位主播兴奋地说:“奇迹,突破,网球一百多年来的第一次!”中国的一家网站计算出李娜的胜利将赢得等同于普通中国工人年收入234倍的奖金,“但这是她应得的!”

  WTA对中国观众的热情感到震惊,他们大力谋划要增强在亚洲的存在感。顶级品牌纷纷与李娜签约,包括劳力士和耐克已经是她的赞助商。李娜的经纪人,IMG集团的马克思-埃森伯格(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的经纪人)还完成了和梅塞德斯奔驰、三星和哈根达斯等企业的多年合同,使李娜的年收入超过1800万美元。

  但名利似乎让李娜分心。当年的其他赛事中她几乎都是早早出局,没能连续第六次打进大满贯八强。去年夏天,在她的要求下,埃森伯格列出了一张教练名单供她挑选。其中就有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海宁整个生涯都由这位阿根廷人指导,他帮助海宁完成了包括117周世界排名第1等荣誉。卡洛斯最近在北京开了一所网球学校。“我立刻对马克思说,‘他,就是他!’”李娜回忆。“我想如果他能帮助海宁成为冠军……”他们合作的第一周,她就在2012年8月打进了多伦多决赛,一周后又在辛辛那提大师赛折桂,结束了15个月的冠军荒。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