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陈航刘在
经过六天的小组赛,第22届夏季听障奥运会2日迎来羽毛球项目的决赛。中国队女双选手江佳蕾/王萌、王孟兴/张恒艳分别击败俄罗斯和日本对手,会师决赛。决赛中,江佳蕾/王萌以2:0战胜王孟兴/张恒艳夺得女双冠军,俄罗斯队获得铜牌。
赛场边,中国听障羽毛球队总教练董炯聚精会神地在观看比赛。每次暂停,他都用肢体语言尽力比划着和运动员交流,为运动员打气加油。
这是董炯第三次带队参加国际性听障运动的比赛,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些听障运动员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训练时也很拼。他们的训练条件,包括器材都不是很好,而且机会并不多,每年只有一次全国锦标赛,四年有一次奥运会,所以他们更珍惜训练和比赛的机会,在赛场上更顽强,他们这种拼搏精神可能要好于现在一些健全运动员。”
2007年,董炯第一次接触到聋哑人运动员。他说:“当时有一位聋哑人的母亲来找我,希望他的孩子能跟着我学球。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全国有这样一群运动员也在练羽毛球,而且他们缺乏专业的教练员。”
与这群特殊运动员结缘后,董炯再也放不下这些身残志坚的孩子们。随后他主动联系中残联体育部,表示愿意做他们的教练员。他说:“在主动与中残联体育部联系后,我很荣幸被聘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从2009年开始,我第一次带队参加听障奥运会。”
2010年的亚残会、2011年的特奥会,包括今年在索非亚举行的听障奥运会,在连续几届残疾人国际赛事的羽毛球场上,都能看到董炯执教的身影。
董炯自2000年退役后,在北京朝阳区与教委合作的五所学校俱乐部当教练,后来他以个人名义开办了一个羽毛球俱乐部。目前,他的俱乐部培养的肢残运动员有10多个,听障运动员也有10个左右,都是些十三四岁的年轻人,很多是偏远山区的小孩。
董炯认为,羽毛球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向外张扬、鼓舞精神的运动。对于那些不太融入这个社会的残疾人来言,这项运动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工作都能够有帮助。
谈及退役后从事与残疾人体育相关的工作,董炯说:“过去我作为一名运动员,是一个较有成就的运动员;退役后,我觉得在残疾人羽毛球运动的培养方面给我带来的价值更高,是一种新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他说:“希望通过我的这个羽毛球俱乐部,给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搭建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内在能力。另一方面,也想在残疾人中推广羽毛球这个项目,为残奥会、聋奥会培养一些后备力量。”
董炯曾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男单亚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