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宁乐谈育儿经:学会舍得 没有想打球的冲动了

2013年05月18日21:59  北京晚报

  昨天,新闻中心里忽然一阵骚动。“张怡宁[微博]来了!”记者顾不上斯文,马上也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可蹿到跟前儿发现,人已经里外三层,围着她合影、签名。张怡宁已经不是两年前鹿特丹时的齐肩发,但面容还是那么年轻,笑容还是那么熟悉,虽然还有人和她聊乒乓球[微博]场上的事儿,但从回答来看,她更擅长和更乐于讲的只有两块儿:中国乒乓球学院,还有育儿经。

  >>>>签表对阵 赛程赛果 电视直播 历届冠军 高清图集

  “我负责国际交流!”

  这次来欧洲,张怡宁是带着任务来的,就是去为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选址。来法国之前,她随同院长施之皓先去了德国。“德国考察了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理工大学。”她说,“我们搞乒乓球学院是和当地大学结合,这样上海体育大学的学生,也能来德国这边修学分,以后中国队再来欧洲比赛,就不用去奥地利。”据张怡宁介绍,选址主要考察科研、学习和训练三个方面,大约两三个月内就可以确定,而这些正是她在中国乒乓球学院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主要负责国际交流部,就像跑欧洲的这些事儿。”她说,“其实巴黎也好,德国也好,喜欢乒乓球的人很多,关键是让他们喜欢乒乓。”那做沟通交流工作,张怡宁的外语怎么样呢?“希望将来能像施指导一样,英语、德语都很流利。”她说,“英语官方交流和日常交流也还是有区别的。”

  “你得学会舍得!”

  张怡宁现在的生活轨迹,据她透露:“大部分时间在香港,有事的时候跟着施指导。”自去年4月2日宝贝女儿降生后,张怡宁每次离开香港,都会带着更多的牵挂。“宝宝现在13个月,她算说话和走路同时完成的孩子,眼看着她走路一天比一天好,明白的事也多了。”她说,“离开她一段日子,还是很想她的,想她的时候就看看她的照片。”据张怡宁介绍,在她“飞”在外面的日子,女儿是由小叔子夫妇以及保姆看着,“挺放心的。”不需要在“母亲”和“职业女性”间纠葛不清的她说:“不需要什么转变,一切顺其自然,因为你得学会舍得。”聊起女儿的话题,即便时间不多,张怡宁也会扭身儿跟你多说上几句,“拉着她走路的时候,你老得弯着腰。”她边笑边做了个姿势。当记者问她,常奔走欧美,哪个品牌的奶粉牌子比较中意时,她“资深”地说:“小孩儿还是吃一种奶粉好!”

  “没有想打的冲动了!”

  张怡宁这次来欧洲的身份、任务有很多,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乒乓球学院的事,她说:“就是为了推动乒乓球的发展,因为欧洲乒乓球水平相对较弱,所以想在欧洲开个分校,我们派教练和队员过来,可以体教结合,边上学边打球,招收更多的欧洲球员。”另一个身份,就是央视的特约转播嘉宾,会仿照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决赛的样式,在巴黎搞一个北京、巴黎的隔空对话,张怡宁除了解说部分比赛外,还会和北京的嘉宾进行一次时空交谈。尽管这些都与乒乓球有关,但如今的张怡宁却已经没有了再打球的冲动。“乒乓球已经不打了!”她表示自己虽然有时候还会想起过去自己拿拍子的感觉,但她说:“不会有想打的冲动了!”因为在乒乓球台前,她几乎已经没有遗憾了。唯一的一个遗憾就是“退役得太突然”,她说:“其实,我特别想对球迷说声对不起,当时没打声招呼就突然离开了。谢谢他们还一直记得我!”

  (本报今晨巴黎专电)

  特派记者李远飞

  又见“老张”

  李远飞

  我以为站在世乒赛的场边,我根本没机会回忆,因为连场的比赛,走马灯式的采访,会让我的大脑根本无暇顾及。但我错了,因为总有那么一个人或一件事儿,会打开你思绪的闸门,触发你情绪的机关,让你不由自主地回到过去。

  昨天,张怡宁来了。上次见她,还是在鹿特丹的世乒赛场边,像两年前那次一样,我与她合了影。那时她还是个学生,还没当母亲。如今,她已经是中国乒乓球学院的院长助理,聊起天来,家里的宝贝已经成了主要话题。这次见面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但多年前采访她的往事,竟然排着队来扰乱我的思绪。

  第一次采访张怡宁,就是在她拿到2003年巴黎世乒赛女单亚军回京的那天,虽然那是一次失败的、至今想起来都还会笑一笑的采访,但我每次笑过之后,却并没有去细想。不过在昨天,输掉本届世乒赛自己最后一场比赛的“瓷娃娃”福原爱,一句话触动了我。“回到我第一次打世乒赛的地方,我非常想取得好成绩,所以现在我确实非常失望。”她说,“但我不会强迫自己走出这种情绪,因为输了就是输了,只有承认,才会继续成长。”是啊,当年,后来,我不也成长了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