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珠峰 新年伊始,中国田径队部分队员奔赴欧洲连续参加多站室内比赛并取得了成绩上的进步。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在接受专访时畅谈了2013初欧洲之行的诸多收获。
技术过硬是中国田径出路之一
在一系列成绩中,男子撑竿跳运动员杨雁盛除夕当天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跳出5.80米最为惊艳,而这一跳也将全国纪录提高了16厘米。冯树勇感慨这一成绩来的还是稍微有点晚,因为“国外同年龄段,同样身体素质条件的选手早已比我们达到了更高水平。”
“撑竿跳高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田径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爆发力,身体素质,用竿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总体来讲,对于技术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认定的那套训练方式与世界前沿相比还是有出入。”这直接导致,中国撑竿跳运动员无法将较好的身体条件转化为相匹配的成绩。“中国男子撑竿跳经历了连续三年赴法训练,通过观察高水平选手的训练情况,结合法方教练提出的技术不足,他们正在改进,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需要时间积淀。”
冯树勇表示:用精良技术弥补身体条件和素质的不足是中国田径的出路之一。“巩立姣以仅1.75米的身高可以跻身世界大赛前三名;赛道上摆上十个栏架,刘翔可以凭借出色的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比对手先到终点……”这些足以证明:中国田坛历史上的许多名将都是以“技术过硬”取胜。
多站次赛练结合早是国际主流
对于海外拉练多国多站比赛的形式,冯树勇也给予了点评。
“过去,国内教练圈普遍不认可连续比赛,因而对每年的室内赛重视不够。多年的顽固思维‘认定’:冬天不宜强度过高,不宜专项练得过多,不宜水平达到太高。更有甚者认为:冬天好夏天一定‘不得好’……”冯树勇表示这种落后的观念造成冬训质量低下,导致每年国内室内比赛整体成绩水平不高。
“其实很多年以前,邹振先、朱建华……以及近些年刘翔、巩立姣等都是经历了这样多比赛、连续比赛的过程,才逐渐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因此那种坚持窝在家里‘猫冬’的观点毫无依据。”
每年1月下旬至2月底3月初,就是国际田径的室内赛季,多站次连续比赛早就是国际上的主流做法。很多运动员冬天就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且到了夏天依然很好。“如果冬天和夏天反差过大,只能说是训练不合理造成的。”
运动员以新姿态站在国际赛场
虽然欧洲室内赛季到来时正是中国的春节,运动员在海外连续比赛很是辛苦,但却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冯树勇透露了几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杨雁盛破全国纪录用的竿子是向外国选手借的,跳高选手王宇的2.30米是在捷克一个类似‘大悦城’那样的商场里铺上塑胶助跑道比出来的。”如果在过去,杨雁盛和王宇可能都会心里犯嘀咕:用别人的竿子我能比好吗?怎么还会有在商场里举办跳高比赛的?
适应能力不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运动员的“顽疾”。出国比赛成绩不好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坐长途飞机不适应、倒时差不适应、饮食不适应,再加上语言交流有困难,跟老外一起住就不习惯,非要挤到队友的房间里……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国际化程度的增高,现在的运动员正在以一种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杨雁盛可以与法国外教及比赛裁判进行必要的交流;王宇可以用英文直接接受外媒采访;谢文骏[微博]可以和同一房间的外籍选手交流各自的田径经历;李金哲可以热情地“撺掇”现场观众用有节奏的掌声助力自己的比赛。“这种适应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主动融入国际大环境的态度非常可贵。这使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减轻思想负担,摆脱孤独,焦虑,实实在在得到了锻炼。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运动员能够比出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冯树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