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珠峰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专业选手到大众百姓,从年过古稀的老人到中小学生,马拉松“便民、利民、健民”的特点、参与跑步运动、享受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马拉松氛围的日趋浓厚,马拉松赛事平台已成为丰富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组数据可以呈现2012年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盛景:至去年,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已经涵盖了全国四个直辖市和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31个大中城市;近3年,从2010年全年12场开始,以平均每年扩容10场的速度,增长至2012年的33场;去年全国马拉松参赛人数超过50万人次刷新纪录,涵盖了国际上近90个国家与地区和国内全部32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的各行各业长跑爱好者;厦门马拉松参赛人数达到7.4万人,北京、上海、重庆等马拉松均达到3万人以上;其中不乏重庆、上海、太原等马拉松完赛率超过全程报名人数的70%……轰轰烈烈的跑动中,北京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连续五年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路跑赛事称号,扬州半程马拉松也从银标晋级为金标。
可喜的是,2012年又有11个赛事加入了马拉松大家庭。伊金霍洛和张家口马拉松主打“草原马拉松”特色;大理马拉松把长跑爱好者带入风光秀美的苍山、洱海之间;和龙马拉松是国内首个县级市马拉松赛事,不仅集中展现了朝鲜族民俗特色,同时也成为东北亚图们地区合作领域的一次盛会……除此之外,各赛事组委会也都不断提高竞赛组织水平,加强人文关怀,推出特色活动,使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进入2013年,还有更多的城市正在积极申办马拉松赛事。根据中国田协估算,全年赛事或将超过40场。届时全国将有近80%的省市拥有1场或多场马拉松赛事,这个比例比2011年的58%提高了约20%。进入新的一年,马拉松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品质?因为和国际知名大型马拉松赛事相比,中国的马拉松在竞赛水平、文化内涵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同时,对国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还处于从粗放化到精细化的转型时期,不能完全适应中国马拉松未来发展的需要。
中国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杜兆才在马拉松年会上就曾表示:要促进马拉松赛事快速平稳的发展,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中国田协将进一步加强赛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马拉松赛事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工作,通过科学、量化的方法对赛事等级进行评定,以此真正达到激励赛事组委会实现提高竞赛组织规范性,提高办赛质量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通过马拉松这个交流平台,在提高我们竞赛组织管理水平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国选手参加国内的马拉松比赛,宣传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提升举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党和政府赋予体育事业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也是党的十八大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又一次明确要求。让马拉松持续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继续发挥好马拉松项目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田径作为基础大项,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