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元老相聚上海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 庄则栋缺席

2011年12月13日10:05  上海青年报

  昨天上午,中美两国的乒乓元老聚在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曾经在40年前参与乒乓外交的张燮林已是白发苍苍,71岁的他告诉记者:“通过乒乓球(微博)打开了中国和美国的大门,我们很自豪,乒乓球已经超出了运动的范畴。但我们毕竟是要老的,年轻人得把‘乒乓外交’的传统延续下去。”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比赛期间,中国球员庄则栋无意中与上错车的美国选手卡恩有了接触、交流,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庄则栋因为身患重病,没能来上海参加纪念活动,张燮林、姚振绪和梁戈亮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张燮林回忆说,“1972年我们访美的第一站是汽车城底特律,人家二十几年没有见过中国人,都来看,中国人来了!不得了!”纪念乒乓外交的活动,每5年举行一次,令张燮林印象最深的是25周年纪念,他作为团长率团到美国访问:“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批我们在联合国总部打表演赛,比赛那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外孙来看球,他妈妈说:‘我希望儿子能明白外公做出的贡献,记住这一段破冰的历史。’”

  约翰·坦尼希尔、康尼·斯威里斯和朱迪·霍尔弗罗斯特曾代表美国在1971年访华。55岁的朱迪第一次来中国只有15岁,她笑着告诉记者:“这是我第6次来中国、第4次来上海,都是为了乒乓球。”回想起40年前的情景,64岁的康尼年轻了许多:“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我们去爬了长城,还到天安门广场试图和市民交流,但是语言不通。如果说对那次中国之旅有什么意见,那就是:我们吃得太多了!每一顿都是10道菜甚至12道菜!每次看到西瓜,我们就明白:这顿饭终于吃完了!”

  昨天,上海名将王励勤也赶来参加纪念活动,落选伦敦奥运的王励勤表示,他还会努力备战2013年全运会,未来的职业规划要“向姚老板(姚明)学习”,谈到感情问题,大力说:“我现在主要在北京,女友刘彦池也来上海工作没多久,所以还没有谈婚论嫁,但是我们的感情非常好。”本报记者 张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