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中国足球要善待东亚杯收获 别再战略偏失

2013年07月30日10: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东亚杯足球赛,中国男、女足的表现和成绩引起广泛关注,肯定之声成为主流。这些积极作用都是战略性收获,意义远超出比赛名次的战役性收获。

  东亚杯足球赛,中国男、女足的表现和成绩引起广泛关注,肯定之声成为主流,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已属难得。太多的添堵、添烦甚至添乱之后,能像这样开心,最应感谢的还是那些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的球员。

  原本只为增进东亚地区足球交流而创办的比赛,重要不重要,关键是看参赛方的态度和目的。论国际排名,中国队是最低的,低了一大截。有人戏称,东亚杯赛不能说是四强之争,而是三强一弱,弱队就是中国队。结果,中国队还真不弱。

  比赛在各国联赛间歇期进行,大家都是仓促组队,未及打磨,说不上对谁更有利。无论名次如何,各有各的收获。这收获不是成绩表所能完全反映出来的。参赛各队都积极锻炼新人,让更多球员有机会接受比赛的检验和鉴定,中国队也场场变换阵容,这一点就不像弱队。

  以中国队的收获而言,第一是对中国足[微博]球内外形象有正面作用,第二是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有助推作用,第三是对青少年足球开展有引领作用。这些积极作用都是战略性收获,意义远超出比赛名次的战役性收获。现在的问题是针对不同性质的收获要用不同方式加以总结和利用。譬如,中国队的表现再次证明在聘请卡马乔的时机、协议、监管和评估上有失误,在培养国内教练上也有失误,在女足基本建设上欠了账,在足球发展的投入上失衡,在足球资源的开掘、配置等规划上也不尽符合客观规律。比赛结束了,这一页却不会随之翻过去。

  战役性收获可以兴奋一时,战略性收获需要思考再三。东亚杯赛其实并无新的发现,只是多了一份证明而已。避免再发生战略性偏失,此其时也。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记者汪大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