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最低票价比10年前跌了一半 市场在摸索中崛起

2013年04月15日11:09  青年报 微博

  2006年为了推广F1,上海赛车场把两个副看台,命名成了“舒马赫看台”和“阿隆索看台”,想尽办法渲染“红蓝争霸”的概念,以吸引公众们来买票看比赛。当时他们不会想到7年后的2013年,仅仅以11支车队中最后一名卡特汉姆车队测试车手的身份、在周五的自由练习赛中登场还只跑出了第22名的成绩,中国车手马青骅[微博]就能够吸引包括著名汽车玩具商美泰风火轮在内的多家全球品牌的赞助。

  十年前的学生车迷已成长为消费主力军时,F1在中国终于等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阳春”,F1期待的中国市场,悄然崛起。

  本版撰文 陈宏

  观赛

  十年前,车迷只知舒马赫十年后,各有支持各有喜爱

  2004年,台湾组合F4的热潮还没有完全过去,F1中国组委会的各方领导在各个场合介绍F1时,都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国内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F1,很多人问我们什么是F1,跟F4是什么关系。”

  F4现在当然已经成为部分人的怀旧元素,领导们讲话时,也只在“回忆F1当年”的场合,才会提到两者曾有的联系。根据F1现在运营方久事赛事的市调结果,2004年至2009年车迷的主力是15岁到24岁,2010年至今的主力则是24岁到30岁。这个结果,正好是当年小车迷们成长为如今观赛主力的体现。

  除了2004年的新鲜感,随后的几年,F1为了推广和培育车迷,做了大量吸引眼球的活动。路演经常在市区进行,徐家汇东方商厦的两根大柱子,在2006年一根变成了红色,一根变成了蓝色,就是为了渲染当年“红蓝争霸”(法拉利和雷诺较量)的气氛。在赛车场的表演,各位车手都被做出了卡通形象,演员戴着踩高跷,舒马赫的长下巴被夸张地拉得极长,成为了第二天很多媒体报道的重点,戏称“那下巴都快拖到地了”。

  那时候的一切推广,都形象而生动,以博取眼球为第一要素。但在车迷们已经日渐成熟的今天,赛事的推广侧重点早已悄然改变,总经理姜澜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推广,以服务为主,告诉车迷们,现在观赛可以如何更便利。”而营销总监杨亦斌也说:“现在的营销,以改善车迷体验为主,比如他们去年在餐饮区吃饭有什么意见,我们今年就会尽量改进。”

  对张超这样经常混迹于各车迷论坛的铁杆车迷来说,当年还在同济大学读书时,买的是一百多块钱的草地票,“还买到过80元的学生票”。但现在已经可以买一千多的看台票了,“F1发生了什么,我们不需要组委会来告诉啊,我更关注的是交通、吃饭是否方便。”

  而喜欢的车手,十年前绝大部分人只知道舒马赫,最多加上长得帅的莱库宁。如今,F1赛事期间在上赛场走一遍,稍微有点名气的车手都有支持者。阿隆索、莱库宁、汉密尔顿等几大世界冠军,人气几乎不分伯仲,“头哥”、“莱胖”、“小黑”在车迷群中山头林立。

  推广

  十年前,国内赛车需要周杰伦十年后,F1的辐射力显现

  F1进入中国后,中汽联急欲通过这个大平台,发展本土的赛车运动,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应运而生。为了推广这项赛事,上海站就放在了成本高昂的F1赛场,而和这项赛事打包操作的,往往是关注度更高的娱乐明星。

  在全锦赛推广初期,成龙的慈善赛车,曾经做过它的垫赛。成龙找来很多美女明星比赛,即使她们过弯时还习惯性地打转向灯,但她们能吸引来无数的媒体报道以及现场观众。然后,全锦赛收入中不少的部分,被成龙收走做慈善了。

  周杰伦、余文乐等人拍摄了电影《头文字D》后,宣传也被和全锦赛结合在了一起,把他们请到赛车场,结果当场全锦赛来了两万多观众。当时的推广方还曾想让周杰伦唱一首歌,结果因为价码太高,超出了全锦赛的预期成本作罢,最终只是周杰伦来冲大家挥挥手、问了几句好。尴尬的是,明星们的活动一结束,留下来看比赛的人,也就屈指可数了。

  现如今,由于种种的限制,国内赛车市场并没有如国外那么成熟。韩寒等人仍旧抱怨:“我拿了那么多冠军,媒体都很少报道,就有一次翻车,结果第二天大家都幸灾乐祸地头条报道《韩寒翻车了》,可见赛车氛围。”

  然而,相对来说,如今的赛车环境,相对于十年前,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玩车的人更多,有兴趣组建车队的人也不少。上海先后成立运营的车队已有多支,很多的车厂也知道利用赛车运动这样的平台来推广。去国外参加世界级赛事,同样正成为不少车厂的选择。此外,虽然上赛场的收费不菲,但不少亚洲汽车系列赛事,仍选择将上海站放在了这里进行。

  “以前上赛场一年就几个大赛事,像F1、MOTOGP,为了打造品牌形象,又引进了澳洲的V8等赛事,但成本太大,好些都难以为继,”久事赛事的经营主管孙亮曾告诉记者,“但现在,我们的赛道经营几乎排满了,一年365天有200多天的利用率。除了活动,有很多赛车赛事放在这里举行,非常忙碌,根本不是外界以为的赛车场一年到头就空关着。”

  赞助

  十年前,

  投入F1算吃螃蟹

  十年后,

  中国市场悄然崛起

  CCTV和上海国际赛车场,以资源置换的方式,LOGO登上乔丹车队的赛车时,开创了中国企业赞助F1的先河。随后,中国石化冠名中国站,爱国者、联想分别赞助迈克拉伦车队、威廉姆斯车队,红河赞助上赛道的一号弯道。到如今的潍柴动力赞助法拉利,冲进F1的中国企业正从当年的“吃螃蟹”心态,转变为看重F1所赋予的市场内涵。

  更重要的转变是,F1期待的中国市场正悄然崛起。“大家的观念,已经不再是肤浅的中国企业如何赞助,而是各大品牌们包括那些外国品牌以及跨国品牌,所期待的在中国市场如何体现。”一家赞助商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在F1进入中国十年、市场正日渐成熟时,品牌们不再只是弄点中国元素的东西、砸一大笔钱推广一下就完事,而是更注重细节。马青骅在上海登场,卡特汉姆车队的宣传总监就坦率地说:“是期待他在中国能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度。”也因此,尽管他的表现一般,美泰风火轮这样的全球性玩具品牌,也愿意跟他深度结合,请他做全球品牌大使。另一家赞助了莱库宁的全球品牌公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全年盯着他的表现,一有不错表现,立马需要铺开宣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