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让F1成为理性和感性的最好结合体

2013年04月15日09:53  东方体育日报 微博

  F1中国大奖赛进入10周年。10年,对于人生而言可能每一个10年都很重要,但对于一项运动的培育和发展,可能真的只能称为是短暂的一个阶段。F1这项运动之所以从二战前后被完全断层,是因为汽车生产型企业在战争年代被全部征调为军队服务,而原本真正的沿袭化的F1赛事,基本可以有近90年的历史。

  但F1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这10年,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排位赛和正赛前在赛车场现场摩肩接踵的车迷人群,我跌入了回忆的漩涡中。

  10年前私家车依然属于一件比较奢侈的物品,哪怕是近10万元的家庭定位小车,也会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因此在那个年代,F1信息来源匮乏、世界范围里的比赛转播模式也比较单一,除了真正的铁杆粉丝会在境外网站里苦苦寻找着那么一点点的需求讯息,大部分车迷的F1认知程度依然停留在一个名字和数个名字里。他们分别是:舒马赫,没有了。还有就是冼拿、保鲁斯、文素等,好了,也没有了。

  10年前有车迷会站在F1的鼻翼上拍照,最终鼻翼硬生生被“站断”让受害车队哭笑不得。10年后车迷对车队的改进如数家珍,对很多赛车技术内容了然于胸。10年前有很多初次接触的车迷在150分贝的引擎声响下呼呼睡去,10年后紧张于自己所支持的车手和车队,并把心悬到嗓子眼全场保持精神抖擞的车迷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的主流。10年前认为F1速度是挺快,但除了这以外似乎比赛本身就是无聊地“绕圈”,10年后更多的车迷开始认识到每一圈里都有大学问,都暗藏着杀机和翻盘的良机而不再认为56圈的赛事是多么地莫名和无聊。

  10年,无论是主办方、媒体、车迷都发生了巨变,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在这10年里无数次地从实践中得到了更多更珍贵的实践真理。思考、认识、反思,让F1成为理性和感性的最好结合体。而这些变化千丝万缕,就藏匿于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瞬间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