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记者致歉李娜 承认用错词汇致不实报道

2013年08月30日10:10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朱轶

  《纽约时报》杂志并不严谨的措辞和报道让李娜[微博]一度身陷所谓的“禁药门”,但出现在美网赛场的亚洲一姐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相反奉献了一场出色的比赛。昨天,她以6-2/6-2轻取瑞典选手阿维德森,顺利晋级32强。

  此外,李娜的经纪人麦克斯·埃森巴德昨日向外界展示了《纽约时报》杂志的作者布鲁克·拉梅尔的道歉邮件,拉梅尔在该邮件中表示由于用错词汇才导致了“禁药门”,并且向李娜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同时,《纽约时报》也撰文更正了此前有关李娜服药的错误消息。

  “禁药门”以致歉结束

  昨日凌晨的比赛,李娜没有遭遇到太多的困难,最终以2比0战胜对手晋级32强。一场轻松的胜利后,赛后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媒体都没有提及《纽约时报》杂志之前报道的“禁药门”事件,这连李娜的经纪人麦克斯·埃森巴德也有些意外。

  在李娜走出新闻发布厅时,她的经纪人麦克斯随后现身,在向李娜表示了祝贺之后,他拿出手机,向在场的记者展示自己收到的《纽约时报》杂志记者布鲁克·拉梅尔的道歉信,他说道:“她(李娜)本来是等着你们能问相关的问题。”麦克斯表示李娜完全不知道《纽约时报》杂志的专访中会提及“类固醇药物”,因为她根本未与作者布鲁克·拉梅尔谈及第一次退役的经历。

  在与拉梅尔沟通后,后者以邮件的形式发送了致歉函。 “在自传中,李娜写到自己第一次退役的最初原因是健康问题,处在压力之下的她需要服用抑制荷尔蒙的药物(hormone medicine),但她对这些药物是过敏的。不幸的是,我们在北京聘用的值得信赖的翻译却将这一段错误地翻译成了类固醇药物(steroid pills)。我的编辑已经刊登了一则更正,但我首先想联系到你与李娜表达我的歉意。”

  拉梅尔在致歉函中坦言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因为翻译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使用了争议性的词汇。除了拉梅尔的道歉邮件,在《纽约时报》杂志的印刷版及网站上都及时刊印了对于李娜“禁药门”报道的更正消息,“在我们早前刊登的文章中,李娜在2002年服用的是抑制荷尔蒙的药物,用于缓解生理期压力,而不是类固醇药物。而那个让她服用药物的人,是她的领队,不是她的教练。”

  麦克斯希望“禁药门”这样的乌龙事件到此为止,“李娜很感谢作者本人承认自己犯了错,因为每个人都会出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出更正,所以她很感谢对方能够这么做。李娜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她很开心这一页就这么翻过去了,所有人都可以让生活继续下去。” 在麦克斯看来,李娜就是中国的比利·简·金(美国传奇女网球星),“她与金夫人有相似的个性,她也为中国网球贡献了很多。10到15年以后,你们就会发现她所留下的影响有多么大,她现在所做到的,以及将会做到的一切将会影响中国未来的一代人。”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像美国一样拥有底蕴深厚的明星运动员文化,李娜的运动生涯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现在还能够拥有她的时间,她是如此出色的一位运动员,一个伟大的冠军,当她不再打球以后,你们就会发现再去遗憾一切都晚了。”

  风波未影响李娜状态

  其实“禁药门”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后,球迷担心这次风波会对李娜的美网征程造成影响,不过中国一姐却淡定地把所有“火力”转向了球场。这位经历了残酷夏训的前法网冠军的“上网战术”在昨日比赛中给对手极大的压力,并赶在下雨前迅速完成了比赛。李娜说自己在球场上一直很专注,完全是去想好自己怎么做。

  整场比赛,17次来到网前的她获得了12分,得分率高达71%。对于正在提升的进攻效率,李娜也坦言自己还有提高的空间,“现在只是加入一些新的技术,希望更多来到网前给对手施压。”

  提及频频上网,李娜也不忘幽默一番,“因为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没有太充足的体能在底线处奔跑了,所以我必须要来到网前。”面对现场主持人关于年龄的话题,她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急智,“看来我还要再说一次,不管怎样我还是比你年轻。”

  在卡洛斯这一年来的执教过程中,李娜的进步有目共睹。“从冬训开始,我们交谈了很多,不说每天都有交流,至少也是每两天就会一起交换下彼此的看法。”与教练的深入交流给了李娜更多的信心,也教会了她网球之外的更多东西,“包括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去面对新闻发布会上的采访,以及与朋友、家人的沟通交流等等,所以除了网球本身的指导,卡洛斯真的教会了我许多赛场外需要学的事情。”

  谈及赛季末的最后一个大满贯,李娜开玩笑称,纽约对爱购物的自己是个危险的地方,“如果你在第五大道醒来,搞不好要破产。”玩笑归玩笑,她期待能在法拉盛公园走得更远。下轮,她就将迎战去年在美网淘汰自己的英国天才罗布森,“一年的时间,我们都提高了很多,对这场比赛我很期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