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国足的“血气”是什么

2013年07月23日16:54  东方体育日报

 

  《体坛周报》

  驻沪记者严益唯

  中国男足逼平亚洲冠军日本队,很少有人讨论中国队的技战术问题,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国足有拼劲儿,踢得有血气。

  竞技体育持久的魅力,正是来自于人类向身体和技术极限挑战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也就是所谓的“血气”。

  所以,“血气”对竞技体育的重要性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这本是竞技体育天生的属性,所以竞技体育的较量,不会仅仅停留在“血气”的层面。特别是能够为一个国家而战的球队,“血气”原本就是球队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所以,即便是以边缘国脚为主的这支日本国家队,他们输球后,日本球迷的很多不满都是围绕球员的技战术能力,没有人去指责球队没有“血气”。事实上,即便比较强调球员意志力的韩国足球队,也几乎没听说过他们某一次输球是因为“没有血气”之类的批评声。

  放眼世界,即便像南非世界杯上出现“内讧”的法兰西国家队,也没有人怀疑过他们比赛时是否有“血气”。当然,也有一些职业球星,因为利益问题,宣布退出国家队,或者退出奥运之类的非职业赛事,但是只要上场比赛的,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几乎都是有“血气”的。所以,全世界的主流体育评论中,一般大家都会忽略运动员的“血气”问题,最多是对一些意志力特别出众的球队额外进行一些褒奖。比如德国男足的“血气”,就一直是该国足球的一个招牌。

  中国队的“血气”却令人意外地成为了球队一个永恒的话题。十多年前的足球新闻报道中,国家队的出场名单,技战术变化,还算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是,如今除非穆里奇加入男足,否则男足集训队的名单是不会引起公众多少兴趣的,像这场与日本的比赛,男足的首发更是没有什么悬念可言。技战术的讨论,不仅媒体没有了兴趣,即便球迷也不会去津津乐道了。国家队每次比赛,除了比赛的结果,唯一的悬念似乎就剩下有没有“血气”了。

  短短十多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其实,如果对比职业联赛初期和现在的一些核心指标,我们就会找到答案。譬如,过去的射手榜上,中国的前锋占据了绝对优势。如今的射手榜上,还有多少中国球员冒尖呢?中国球员虽然在联赛中人数远远超过外援,但是整体实力上的迅速滑落,中轴线等核心位置上,本土球员的竞争力也逐渐减少。在这样基础上挑选出来的国家队,能有多少亮点呢?

  人员的能力,又决定了球队技战术的水平。相比乏善可陈的人员和技战术,倒是球员在各种比赛中状态过山车式的变化,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今的中国男足,面对一些实力不是高出很多的对手时,“血气”已经成为一个深不可测的幕后掌控者,溃败给以青年队员为主的泰国队,或者顽强逼平非主力的日本国家队,都是一个“血气”说了算。“血气”也成了低谷里的国足“遮羞布”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