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已于上周末在山东微山湖畔落下帷幕。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下一步乒超联赛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又应该将改革的触角伸向哪里?这是联赛闭幕前夕,参与联赛的各界代表在乒超发展研讨会上共同思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乒乓球职业联赛应该向何处去,这不仅事关乒超本身的发展,也事关中国所有职业赛事的发展。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足球和篮球在内,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走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任何一项赛事,可以在职业化的层面上,做到像欧洲五大足球联赛、NBA、网球大满贯以及F1那样成功。中超、CBA、乒超是国内公认的三个最好的联赛,其中前两者在短期内还不具备吸引和掌握世界上最优秀球员资源的能力,而乒超已经像NBA那样集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乒乓球选手,但即便在掌握了这种核心资源的情况下,乒超却依旧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乒乓球自身特点的赛事呈现方式和商业模式。
在刚刚结束的2014赛季,乒超竟然没有总冠名赞助商,这种赛事“裸奔”的事实在客观上坚定了主办方的改革决心。“赛季之初我们就征求大家意见,将决赛阶段改成赛会制,引入双色球,在赛事的组织呈现方面,更加注重乒乓球的自身特点,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将双色乒乓球引入正式比赛,当初这一提案获得了90%以上的支持率。”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刘晓农说。
过去几年,乒超联赛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也一直在积极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但是在赛事运营和呈现方面,更多地考虑了国际乒联的现有规则,以及足球、篮球等成功职业赛事的运营和呈现方式。然而将这样的经验用到乒乓球身上,通常会出现两个常见问题,一是赛事持续时间与现代媒体传播节奏的协调性不好,二是球台与观众席的距离过大影响了现场观赛氛围和体验。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职业化的舞台上一直还没有找到一套成熟的适合乒乓球自身特色的赛事呈现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
经过近两个赛季的改革,乒超联赛首先在比赛节奏上更加紧凑。以本赛季总决赛为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球台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了,特别在引入双色球之后,内场包厢观众能够比以往更清楚地感知到乒乓球的旋转,而这恰恰是乒乓球的一大魅力所在。“我在现场的时候,也在拿手机看电视直播的效果,我们也在研究,现场观众怎么才能看得更清楚,例如今后将更多的核心内容数据化,例如一个球的旋转是多少转等等。”刘晓农说。
职业赛事与奥运会、世锦赛这样的锦标赛事有着明显不同,每一个赛事运营和呈现环节都包含很多非常专业的技术细节,如果仅仅用锦标赛事的思维和模式套用到职业联赛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甚至在比赛规则上,为了赛事呈现和商业模式的需要,职业赛事都需要做出改变,比如NBA的许多比赛规则和条款在细节上就不同于国际篮联的规则。刘晓农说,“其实我们引入双色球也一样,国际乒联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如果我们的乒超联赛也可以像NBA那样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关注和参与这项运动,这将是对乒乓球运动的最为有效的推广方式。”
实际上除了欧洲五大足球联赛、NBA、网球大满贯以及F1,世界上还有太多的职业赛事的成功模板,比如NHL、NFL、MLB、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以及斯诺克等等,这些赛事的运营方式、呈现方式和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相同的是这些赛事都最大程度地呈现甚至放大了自身项目的独特魅力。
曾几何时,也有人认为乒超关注度不够是因为中国乒乓球的一家独大,可实际上美国男篮一家独大了这么多年,NBA的世界影响力却有增无减。目前中国乒协正在推动第三次创业,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推动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刘晓农说,“推广的方式有很多,但我认为如果把职业化做好了,对这项运动的世界推广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将来有国外电视台像购买NBA那样购买乒超版权,这才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