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两90后削球手逆袭 稀有品种主要用来当陪练

2013年03月11日06:55  东方网-文汇报

  从未跻身核心主力的武杨第一个脱颖而出,更不为人知的胡丽梅一黑到底淘汰了世界第一丁宁,国乒女队“直通巴黎”第二阶段,像是一场草根的逆袭——不算主流的削球打法,一下在目前四个直通名额中占据半壁江山。

  对于这场削球手的华丽破冰,总教练刘国梁一针见血:“两个削球手能从队内大循环中打出来,这谈何容易啊!毫无疑问,这是属于她们的胜利。”

  削球在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上一个中国削球手赢得单打世界冠军,还要追溯到1981年的童玲。此后32年,不仅国家队的削球手数量渐少,各级地方队愿打削球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谈及削球打法为何难成香饽饽,江苏女孩范瑛[微博]坦言:“选择了削球,就注定自己的国家队之路,只能成为主力边缘球员。”由于手肘伤势难愈,27岁的范瑛基本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但即便如此,她仍可算是近些年国内成绩最优异的削球手。“削球打法讲究旋转和变化,我和队友们天天在一块儿打,人家对我的球路太熟悉了。”范瑛说,所以就算外战全胜,自己一到大赛最后两轮只剩中国队员时,屡战屡败总是难免。现在,范瑛手上分量最重的荣耀便是2011年乒乓球[微博]世界杯团体赛冠军。若要单打独斗,范瑛说,天天给队友们挨个陪练,球路早被大家摸透,削球的优势荡然无存,单打成绩自然也无法突破。

  削球难成世界冠军,这让打球的少年都对这打法望而却步。而削球更难练,在范瑛看来:“削球重防守,要求球员特别有耐心,但我认为自己的性格还没那么沉稳。”至于现在的90后、00后,愿意静下心来练削球的更是少之又少。前女乒主帅施之皓就承认,当初选择胡丽梅进入国家二队,也是看中了她能给主力们当陪练,“因为削球在队里属于稀有品种。”

  基数的减小,意味着成材率的降低。削球削不出世界冠军的现实,也让许多削球的意愿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而难觅削球手,也让国家队丰富各种打法以备外战之需的寄望落空。如此往复,难保不会陷入恶性循环。这次世界第一丁宁、重点培养对象陈梦[微博]和朱雨玲[微博]都被削下马来,便是国家队主力应对削球手乏术的一次警钟。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队已经有意识地提高削球手待遇。以范瑛为例,她当年的世界杯团体赛冠军便是对她多年陪练身份的最好回报。因为当时,教练组放弃了五大主力之一的刘诗雯而选择带上范瑛,不仅如此,在那次比赛中,范瑛一场未上,最终还是以团体成员身份成为世界冠军。

  幸好,现在的武杨和胡丽梅联手开辟了崭新机遇。比起两年前范瑛那个情义大于实力的世界冠军,两位从国家队重重阻碍中突围的削球手,更有理由,也更有自信夺取单打世界冠军。削球的春天来临了吗?一切言之过早,但至少,这场直通赛已让削球破冰。

  本报记者王彦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