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校园足球调查续:内外部条件成熟 专家热议(3)

2013年05月30日11:43  新浪体育 微博

  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及普及需要学校更多的经费支出,但调研的学校中普遍存在着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经费预算不足或者没有经费预算的现象,资金的滞后阻碍着足球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第一,部分学校场地条件较差,器材配备并不齐全,但学校并没有足球活动经费预算,导致足球普及硬件条件不足。如清河第五小学场地狭小需要租用北体大场地,艺师附小足球相关训练器材急缺等等。第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课余时间带足球训练需要一定的补助,但学校按编制给教师发工资,没有足球专项经费,更不能给教师发放补助,极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师开展足球工作的积极性。第三,部分他办校,经费来源较少,接收不到教委下拨的办学经费,足球活动推广经费更少,校园足球推广存在较大困难。第四,学校自身很难解决外聘教练员劳务,需通过青少年俱乐部办训练班收费才可能解决。但有些学校未能成立俱乐部,就会面临较大困难。如科大附小,校园足球开展较好,但存在外聘足球教练员训练收费的问题,遭到家长举报后不得不暂停足球训练。

  ④教材问题

  青少年足球活动,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都需要有科学、统一的教材。如果让足球成为校本课程,那教材就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知道每节课的内容、教法甚至配套的作业以及考试内容等等。海淀教委体卫中心马主任认为,三高基地多年积累的材料是比较权威的,可以委托三高基地组织出版一套教材,该教材应按照年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材,编制完成后也需要各学校执行一段时间再提出修改意见,在5-10年内形成海淀区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教材。目前,万泉小学已经组织人员着手编写校内足球教材。

  ⑤评价机制

  普及校园足球必须摒弃“锦标主义”,上级部门针对普及活动应出台相应的评价机制,不能“唯成绩论”,应该对该校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数量、课时数量、校内外比赛场次、训练频次、训练教案、学校投入、身体素质数据等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学校教师(包括班主任等)以及学校评优工作相挂钩。

  ⑥政策保障

  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对于将足球纳入校本课程,或者将足球作为“第2志愿”的学校,应该给出相应的政策,比如北航附小的传统项目为排球,排球已经作为校本课程,每周占用一节体育课,如果让足球也进一周一次进入课堂,将无法保证完成现有大纲内容。另,需政策导向,比如在西山小学调研时,西山小学、清华育才以及商务管理学院均到场发言,王东江处长在操场上与大家展开讨论,并初步提出将中考项目更改为足篮排三大项考核,并进行相应分数设置,以促进三大球的发展。

  2、各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①足球进课堂甚至作为校本课程,才是推广校园足球活动并达到普及的主渠道。希望区教委在大纲内容的要求上作出调整以支持开展校园足球。

  ②在足球开展较好的学校里,有较强的提高需求,但限于足球专业教练的数量,很难有明显的提高。为此,希望能为体育教师多提供培训机会。

  ③提供校际赛事平台,增加比赛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④邀请北京国安、北京三高以及其他足球界知名人士出席校园足球活动,与学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专家热议:

  北京市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此次调研工作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我们要看到校园基层在开展足球运动中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我们不搞竞赛,要去锦标化。要让足球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要让孩子通过足球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在今后的开展中,也绝不会根据什么比赛成绩进行考核。我们评判校园足球开展好坏标准是,一周体育课中有多长时间上了足球课,有多少学生每周在参与足球课,学校的组织工作怎么样这是重点。

  北京国安副董事长张路:足球进校园一定是自发非强制灌输的概念,不希望逐渐搞成竞赛目的很重的成绩比拼。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喜爱这项运动从而参与其中,不特搞大搞校级比赛。要发展班级联赛,哪怕是男孩女孩在一起踢球。

  前足协青少部主人冯剑明:目前校园足球开展最欠缺的不是热情,这次从我们走访的18所小学来看,校长、老师和学生对于足球的积极性挺让我们吃惊,比想象中的好很多。所欠缺的就是足球教练,缺少一个教学范本提供教案。

  人大附中三高基地主任李连江:人大附中作为北京市校园足球传统学校,在20多年的体教结合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在人大附中踢球的球员90%都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传授出去,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去帮助其他学校。事实上,三年前我们就义务从全国招来100名体育老师免费培训足球教学,这些老师回到地方后把这些足球教学方法运用在实践中。我们的足球基地有4块标准的足球场,周末可以组织其他学校来使用。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记者汪大昭:对于校园开展足球运动校方最大的担忧就是安全问题,而开展的方式要接地气,不要把规模搞得多大,引导自发性。也不要设想的多完美,毕竟解决任重而道远。毕竟解决青少年足球人口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

  学校校长的反应:我们支持孩子踢球,家长也支持,但我们没教材,没人组织,没有好的校园保险政策,所以我们空有一腔热情,却无法施展。家长们说,孩子踢球我们不反对,谁家孩子不想有个好身体。

  媒体代表新浪体育李智斌:足球可以引导教育、辅助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现在学校的场地情况很不错,热情很高。为足球运动开展提供了硬件条件。我们的职业足球队也应该多和小学生球员进行互动,也可以把职业足球的硬件条件拿出来帮助开展校园足球。从小树立起良好正面的足球偶像的榜样,而媒体更应该关注基层,利用媒体资源带动社会力量关注青少年足球。

  最终,通过校园足球调研组对海淀区18所小学的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开展校园足球并不缺少群众基础和外部环境。校长、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积极性只是没有调动起来。尽管喊了多年的足球进校园,但是至今未能真正的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原因缺少实干的人来组织,以及必要合理的教材。此次调研组的调研就是要真正的了解情况,找出解决方法,试点实践从而向外推广。而在调研发出之后,已经有一些社会力量希望也投入到工作当中,当中像耐克的校园足球教育项目等等,可以通过资源从国际豪门俱乐部中引派教练员到我们中来。而这些教练员所教授的并不是职业足球,而是适合体育课开展起来的足球课堂教育。

  注:本次调研共涉及海淀区18所小学,整个调查数据只是侧面反应出海淀区及北京市校园足球开展情况。为今后开展足球进校园的工作提供建议。(智斌)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