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豪北迁福建足球待重生 省足协:重校园本土化需时间

2012年12月29日05:40  东南快报 微博

  □本报记者黄文龙

  本周四,本报的一篇《刘鹏局长的好政策来得有点晚》引起了福建足球迷的共鸣。在百度“骏豪吧”中,不少球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福建足球的发展需要本土企业长期支持,更需要本土球员崛起。

  省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蔡向阳昨日向记者表示,骏豪不是福建足球的全部。福建要发展职业足球,当务之急是在国家体育总局致力发展三大球的前提下,发展好福建青少年足球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而据省体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已经建立起两支青少年足球队,有望备战“八城会”,这两支球队将是福建足球的火种。

  省足协:重视校园足球、人才选拔制度

  福建最早的足球运动来自厦门,有上百年历史,不过在职业足球的轨迹上,福建走得跌宕起伏,几度出现在中国职业版图上,但都比较短暂,最短的应属福建骏豪足球,从2012年3月14日注册到现在,甚至还没满一周年。不过争气的是这支球队从厦门草根联赛一路逆袭,直到2012赛季的中甲联赛三甲。

  但是骏豪北迁已成定局,球迷们在网络论坛和贴吧上表达纪念骏豪带给福建,尤其是带给福州的职业足球经历之时,也在感慨福建足球不仅需要本土企业,也需要本土球员。

  尤其是本报报道了《刘鹏局长的好政策来得有点晚》之后,他们更是热烈期盼,足球文化久远的省份理应拥有职业足球。这点骏豪足球原总经理杨芃不否认,但是一个刚发展职业足球的城市,要从地方挖掘出职业球员是很困难的。而新建立的职业足球又很需要成绩来支撑,所以就不得不去购买高水准的职业球员,组成一线队伍。当然,球队有成绩了、稳定了,就可以逐步去建立梯队、青训。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职业队在塔尖,梯队和业余足球、校园足球则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

  众所周知,大部分运动队的梯队建设成本不高,但是时间要耗费很久。骏豪球员黄世博能进入专业队也是从小就接触合理训练的结果。如果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整个体系都完善了,就会有很多本土球员冒出来,到时候足球就能成为与城市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标志之一,甚至成为城市的名片。

  短时间内要建立人才选拔金字塔

  福州的球迷都知道,骏豪的国内球员大部分是外省的球员,仅黄世博一人是福建籍球员。黄世博的表现也经常会被媒体作为焦点来关注,这说明了本土化的市场需求。

  省足协相关人士透露,由于体育战略定位问题,福建省的体工队是没有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这样就缺乏了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土壤,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足球人才选拔的金字塔结构。而且,据透露,明年的全运会,福建应该不会参加足球项目的角逐。

  省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蔡向阳强调,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尤其是职业足球更不能拔苗助长,买一个球员很容易,但是培养一个球员却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尤其是时间。

  “骏豪走了,但是福建足球并没有垮,我们现在要建立起足球人才的培养方案。”蔡向阳说,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认识到足球等团体项目的含金量很高,致力于发展三大球,并制定了大概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福建如果要发展三大球中影响力最大的足球,要多用心在青少年足球上面,并建立起合理的足球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真正把足球发展从孩子抓起。

  本土化需要时间,不是一抓就灵

  值得球迷们高兴的是,记者也从省体工队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其实在刘鹏发表重视三大球发展的讲话之前,福建足球复兴的火种已经燃起,因为泉州体育局已经成立了两支青少年足球队,其中小级别的队员大部分来自本土。他们还有可能代表福建征战“八城会”。

  “本土化需要时间,不是一抓就灵的。”福建骏豪原总经理杨芃这么理解球迷呼吁的“本土化”。

  离开骏豪俱乐部,杨芃回到厦门后又搞起了自己的业余足球——厦门东屿行足球队,他们还参与了2012年全国业余足球联赛(南区)总决赛的角逐,这支队伍有多名福建本土球员,一起参赛的还有全国其他城市的另外11支队伍。用杨芃的话说,“足球已经融入血液里,没有办法舍弃。”

  杨芃认为,一支球队的本土球员不可或缺,也是职业球队的趋势,但是在福建这样的足球环境下则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福建没有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只有省市足协。一个俱乐部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稳定,一定需要经历购买外地高水平球员的过程。杨芃表示,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个过渡的时间里,一定需要购买一些高水平的职业球员,这些球员不可避免要来自外地。只有这些高水平的球员把球队的成绩搞上去了,才有我们接下来的梯队建设。

  杨芃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关于三大球发展的讲话对三大球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鼓舞了地方和企业大力发展足球。但是杨芃认为,企业要搞职业足球,需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长期的规划,不仅仅是把球队成绩提上去,还要担当起所在城市的足球文化建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