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姬宇阳[微博]
作为中国的足球记者,对我来说最“幸运”的两次经历,都发生在韩国。
第一次大家都明白,当然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在韩国的三场世界杯小组赛,是中国男足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经历,11年过去了,我们愈发感觉到,那一次经历重演的概率,正在越变越小。
第二次和韩国有关的经历,是2005年,那一次,朱广沪带领着中国男足去韩国参加东亚四强赛,最后的结果,中国男足拿到了那届杯赛的冠军。关于那次杯赛我清楚地记得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夺冠后那天的赛后新闻发布会,朱广沪走进发布厅时,全场中国记者为他起立鼓掌。第二件事,发生在颁奖典礼结束后,一片夜色中,我看到老朱悄悄走出了人群,走向体育场右侧的那个球门,到了门前的时候,他踮起脚尖,用力地拍了拍上面的球门横梁,在这个动作中,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些许感谢的意味。
那个晚上之所以美好,还因为,那届杯赛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在场下庆祝夺冠的时候,体育场上空开始放烟火,体育场旁边就是一座小山,焰火映衬得夜空格外美丽,在那一刻,中国足[微博]球队是幸福的,所有去了韩国的中国记者也是幸福的,中国足球让我们幸福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有些比赛就是中国男足的鬼门关,比如世界杯预选赛,当然,这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队都最最投入的比赛,打好这个比赛的难度当然最大。
而有些比赛,总是会成为中国队的那些本土主教练们的鬼门关,比如亚洲杯,戚务生1996年带队打亚洲杯,虽然小组赛靠着别人的努力发挥得以勉强出线,但整体表现也让球迷感到非常失望。朱广沪和高洪波[微博]两位主教练,尽管带队拿到东亚四强赛冠军,但在亚洲杯上,他们的成绩都是小组赛即被淘汰,而亚洲杯,也最终决定了他们在国家队主教练位置上下课的命运。
和这些比赛相比,东亚四强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东亚杯比赛,却总是能成为打给中国足球的一针鸡血,总是会让我们在极度失望的情绪中,忽然看到一些惊喜。
比如说1998年,中国国家队刚刚在1997年的十强赛上被淘汰,英国人霍顿带着中国足球队去日本参加东亚四强赛,没想到中国队居然客场2比0战胜了东道主日本队,如果不是一个点球没进,中国队差点拿到那届杯赛冠军。一位当时的国家队官员告诉我,之前刚刚第一次获得世界杯入场券的日本队,没法接受这场失败,于是他们在比赛刚刚打完的时候,就找到中国队,希望能尽快和中国队再打一场,这个细节清楚地显示,这场失败对日本队的刺激有多大。
再比如说2005年和2010年的东亚四强赛,中国男足两次都拿到了冠军,尤其是2010年那次,中国队3比0大胜东道主韩国队,终结了对韩国多年的不胜纪录,那场比赛的过程和几个进球,也成为高洪波时代中国足球队最经典的比赛之一。
其实,在很久之前东亚杯赛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所有的参赛队包括日本、韩国,也对这项比赛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且也基本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阵容。但是,随着日韩海外国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加上东亚四强赛的时间又相对特殊,比如这一次,比赛时间是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刚刚获得2014年世界杯入场券之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注定了日韩和澳大利亚不可能排出自己的最强阵容来打这个东亚四强赛,这也意味着的,东亚四强赛逐渐变成日韩考察新人的舞台的这一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但是,对日韩是如此,对中国足球队却情况两样,中国足球队已经连续三次无缘亚洲区十强赛,并且连续两次无缘亚洲杯淘汰赛阶段比赛,这意味着东亚四强赛的确成了中国男足所能参加的为数不多的有质量的比赛之一,过去几届杯赛,中国男足几乎每一次都派出自己最强阵容去参赛,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同时,加之中国男足目前队内海外国脚的人数回归到零,中国足球队断然不会遇到日韩澳大利亚那样海外国脚无法参赛的情况。种种因素都导致了,东亚四强赛屡屡成为中国男足逆袭的主要战场。
比如这一次,刚被泰国5比1羞辱的中国男足,却最终在东亚杯赛上保持了不败,拿到亚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东亚四强赛这样的比赛,不是在联赛间歇期,就是在联赛刚刚结束时。这时候全部队员还都在联赛的比赛状态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脚可以以比较好的状态去参加这项杯赛。
不管怎么说,东亚四强赛这项赛事,也许是那些亚洲豪门眼中的鸡肋,但是在中国队和中国球迷眼中,这却是一个经常能制造惊喜的特殊赛事,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注定东亚四强赛总是会和中国足球结下深厚缘分,尤其是,在我们每次需要信心和正能量的时候,东亚四强赛都会站出来,扮演历史赋予他的这个特殊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