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报:马拉松 别再让悲剧撞线

2012年11月28日15:21  沈阳晚报 微博

  广州马拉松赛又一选手死亡引出诸多争议话题  时隔八天,人们还没有从广州马拉松赛选手猝死的悲痛中走出来,年仅25岁的另一名选手丁喜桥又用生命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北京时间11月27日,在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

  上昏厥的丁喜桥于凌晨0时03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病房去世。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这年终岁尾成为一抹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别让雅典人裴里庇第斯的悲剧重演,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话题。

  哭与笑——

  家属与组委会交涉无果

  26日上午,陈杰和丁喜桥的家属前往广州体育局讨要说法。陈杰父亲手上举着纸牌,上面写着:“还原真相、家属交费、无人跟进、不负责任。”陈杰的父母带着白布横幅,上面写着:“广马还我儿子”。

  有消息称,组委会在赛前为包括参赛选手和组委会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参与人投了每人最高20万的意外伤害险,但死者陈杰的家属仍旧担心抢救费用的报销问题。据陈杰家属出示的入院抢救单据显示,该笔费用广马组委会一直未给予报销。丁喜桥家属也来到体育局讨要说法,广州体育局工作人员给家属送来盒饭,但听到丁喜桥病危的消息后,家属根本吃不下饭。令人愤怒的是,面对心情沉重的家属,一名体育局工作人员竟然放声大笑起来,此举激怒了家属,家属多人上前要求道歉。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对于两名选手家属的行为,广马组委会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的吴民春处长表示理解:“家里就算死了一只狗或是一只猫大家也都很心疼,我也能理解。”闻听此言家属们的情绪也一度失控。

  防与救——

  医疗现场施救成焦点

  25岁的丁喜桥是广州一家地产公司的员工,当天公司有近200名员工参加了广州首届马拉松赛。丁喜桥报的是5公里,据与他并肩同行的同事陈扬杰说,据终点还800米时丁喜桥发力冲刺,但晕倒在了终点线前约300米处。陈扬杰还说拨打120后约20分钟救护车赶到,由于救护车上没有呼吸设备,再过二十多分钟之后第二辆救护车到来,经过现场抢救之后丁喜桥才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而组委会拒绝提供抢救书面报告,也让家属们感受不到诚意,令事态持续僵持。

  其实,家属质疑的焦点就是:组委会没有在现场及时施救从而造成丁喜桥死亡。对此,一位具有马拉松赛事组织经验的业内人士认为:选手们在比赛中出现身体状况也是正常的,但绝对不能因为抢救的原因耽搁了治疗。以杭州国际马拉松为例,全程有8辆救护车在巡逻,车上都有专业的医生。而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有一名接受过医疗培训的志愿者;另外现场还设置了绿色通道,确保有需要的选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医院。今年就有一名中年女性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不舒服,组委会马上启动绿色通道,把她及时送到医院治疗。

  责与权——

  制度缺失让事态恶化

  其实,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赛事都有这种选手突然猝死的事件发生,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马拉松比赛在各方面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有很多,而这也造成了广马事件朝着越来越不利的方向发展。

  对于马拉松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还是应该把预案做在前面。比如购买保险,从广马的这个案例看,赔偿的金额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在国外,由于各方面的法律条款比较健全,赛事主办方事先会告知选手详尽的免责声明,约定主办方的义务:比如,医疗点该如何设置;意外发生时的具体应对预案等等所以家属都会走法律途径,而不是家属直接去主办方讨要说法。

  广州马拉松出事后,由于没有很好的危机公关,对这项赛事和

  组委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特别是昨天组委会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的吴民春处长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一般主办方会通过统一的渠道发布声音,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合适的声音传播出去。

  红与黑——

  因噎废食不是真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马拉松赛场已发生过多起猝死事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示。广马事件虽然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马拉松作为一项长跑运动深受田径迷的喜爱,它依然还会继续,而且越来越广泛,但因为这项运动对心理和生理要求较高,它也要求参加者今后一定要量力而为。

  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消息,今年全国共有30个城市举办了31项马拉松赛事。由此可见它在中国已经有着广泛的基础和热潮了。而中国田径协会也一改以往的做法,将对各类马拉松赛事每年统一进行金、银、铜牌等级赛事的评定。评定办法从计时点、赛事展示团队、国外特邀选手数量、参赛选手成绩和规模等都作了要求。完善制度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是如何监督实施让比赛更加职业化,这同样是大问题。

  不过有一点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东京马拉松2007年举办以来,保持着选手零死亡的纪录,这说明如果更多地注意安全保障工作,就可以减少赛事的危险性。比如在日本等国家的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配备自动除颤器(AED),这个如笔记本大小的小盒子能够对突发心脏病人进行第一时间自动除颤,而AED在一些高风险体育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中也会应用,这些强制性的配置甚至都写进了赛事的规章,这或许就是东京马拉松如此安全的重要原因吧。

  沈阳晚报记者 盖云飞

  近些年马拉松猝死事件一览:

  2004年10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学生刘红斌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

  2008年11月2日,来自巴西的58岁参赛选手卡洛斯戈麦斯和另一名选手在纽约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

  2008年11月30日,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东方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猝死。

  2009年10月18日,三名选手在第32届底特律马拉松赛上猝死,这场猝死事件是那段时间在美国举行的各类马拉松赛上出现的第八起参赛选手猝死事故。

  2010年10月14日,32岁的华裔参赛者刘峰在美国圣地亚哥“银滩半马拉松公开赛”上猝死。

  2011年10月16日,一名27岁男子在湖滨马拉松赛途中猝死。

  2011年11月20日,两名参赛者因心脏病突发在美国费城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上猝死。

  2012年2月5日,一名男选手在第16届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中猝死。(盖云飞 整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