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马拉松警钟为谁而鸣

2012年11月26日09:54  中国体育报

  这个初冬,因为南国一个青年的离去,令本来正安稳顺利甚至充满希望地向着年终奔去的2012年有了那么一点不安,同时引发了关于运动安全与量力而行的广泛争论与思考。

  人的生命有多脆弱?广州21岁的大学生陈杰用他的生命给出了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无法回答猝死与马拉松的关系,无法回答运动与生命的关系,更无法阻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马拉松大军。

  历史上第一个跑马拉松的人死于猝死。自从公元前490年雅典士兵裴里匹底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后倒地身亡的一刻起,就预示着马拉松是一项艰苦运动,是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考验。在陈杰参加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同时,杭州也有一个马拉松赛在进行。北京国际马拉松和上海国际马拉松也将于近日开赛。陈杰事件,让北京和上海的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顿感紧张,纷纷希望参赛者“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但凡参与体育运动,就会面临运动安全的问题。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五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一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包括赛后24小时内的猝死者)。这个比例并不高,可算作小概率事件。

  跑步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技能之一,是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马拉松作为跑步中的极限赛,参与简便,因此受到爱好者青睐。近年,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发展迅速,不仅赛事增加,参与人数也呈井喷趋势,其中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必须正视的是,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崇尚运动的国家,民间体育渐成气候也是近几年的事。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始终是国家的努力目标。与报名参赛人数连年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一再被压缩,最近更有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运动会上以“安全原因”取消了长跑项目,随之而来的是中小学生体育课或体育考试中长跑项目的取消。如此下去,长跑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马拉松赛上常见古稀老者健步如飞,猝死者往往是中青年。

  如果没有长期体育锻炼打下的身体基础,空有一颗跑马拉松的心是不够的,参赛身份可以业余,但准备过程绝不能业余。对个体来说,确需了解自己,量力而行;但如果一个民族都奉行适可而止稳妥为上、缺乏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冒险精神,却是可悲的。负有为国家民族培养下一代重任的教育部门,如果知难而退、推卸责任,培养出身体不健康、没有健身习惯、缺乏担当的一代代人,无疑是失职的。

  马拉松仅仅是一项运动,猝死也属偶然,却折射了超出体育范围的现实问题。警钟确已敲响,但不仅仅是对参赛个人。(王静)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