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马拉松18日结束,在10公里终点倒下的21岁男选手,昨天被确认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根据组委会统计,广马共有1517人次出现不适症状。
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新鲜的广马赛道,他只有21岁,他的身份是学生。需要强调的是,他并没有尝试全程马拉松,只是参加10公里体验组。在网络热议“高校取消校运会长跑项目”的背景下,一个逝去的生命让讨论升级。
外界惊叹“短短10公里夺走一条生命”,深圳民间马拉松领军人物丛刚的观点是“距离越短越容易出事”,因为距离越短意味着门槛越低。据说在体验组不乏穿着牛仔裤、蹬着篮球鞋上跑道的选手,锻炼少,心气高,对自身体能和长跑技巧没有准确的概念。
不久前严冬冬遭遇山难曾引发生命之问,在理想和生命需要取舍的时候,似乎永远达不成共识。然而10公里的体验式马拉松也值得引起生命之问吗?相比特定群体参与的极限登山,量力而行的跑步几乎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权利,倘若因此让“高校取消长跑”找到理由,岂止是因噎废食,简直是本末倒置——正是因为体育教育被严重压缩,年轻人才会越来越缺乏运动的体能、技能和意志,也因为缺少运动常识,才不懂量力而行。
相比冷下去的体育课,城市马拉松正在国内升温,据了解,目前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30多个,举办地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然而参赛有门槛,办赛也应该有门槛,据深圳跑友介绍,首届广马相比国内其他成熟的马拉松有明显不足,比如赛道没有里程牌,造成选手因不了解跑步进程增加心理负担;比如后半程供水不足,不少跑友是问观众要的水。据一位到雅典、大阪、柏林参加过马拉松的深圳女教师介绍,即便是国内相对成熟的马拉松,和国外“百年老店”在组织环节也有质的差别。
不要轻易把马拉松的数量和全民健身画等号,让体育课热起来,远比让那些旨在为城市立品牌的马拉松热起来更重要。
12月16日,深圳(盐田)山地马拉松开跑,报名人数过万,设全程、半程、11公里、7公里4个组别。资深跑友呼吁众多“初马”提前储备体能,训练循序渐进,比赛量力而行。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