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拒绝冒险人生有何意义? 哪怕倒数第一也要跳

2014年02月26日21:26  申江服务导报 微博

  责任编辑:王娜力/特约撰稿:彭延媛(发自索契)/文:记者 张澍心 实习生 黄倩倩

  身在索契,难免要引用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许多年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个黑海小城疗养时写下著名的句子:“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泰国 陈美:倒数第一也要跳

  本届冬奥会,著名华裔小提琴家陈美代表泰国参加了索契冬奥会。她的项目是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比赛中她几次差点摔倒,最终成绩是倒数第一名。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姑娘夏丽娜。赛后有人问陈美:“你难道不担心弄伤自己拉琴的胳膊?”她回答得很霸气:“你当然可以把自己武装到眼球,但如果你拒绝去冒险,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实现人生意义的办法当然有很多种,而在我所见过的各种冬季运动项目当中,“冒险”几乎就是最核心的价值。

    为什么北京、张家口两个城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半路却杀出来一个延庆?因为根据国际雪联的要求,高度差小于800米的场地不能举办高山滑雪比赛!而张家口找不到这样的山,只能把延庆拉进来……换句话说,参加高山滑雪的运动员如倒数第一的陈美、如倒数第二的夏丽娜,都必须从高度800米的山坡上往下冲!太练胆了!不是吗?

  再换一个项目,说说中国曾获得奥运金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本届冬奥会获得铜牌的贾宗洋和我说,他们从跳台起跳后,飞起来至少达到10米——好吧,那就是3层楼的高度!

  “玩命”玩久了,冒险精神就会深入骨髓。索契冬奥会的空中技巧男子比赛,贾宗洋和齐广璞[微博]在争夺冠军的唯一一跳里都拿出了最高难度的动作,结果落地全部失败,只有贾宗洋一人进入前三。教练纪冬赛后老实交待:“我们有难度更低、更保险的动作,拿出来估计也能确保银牌、铜牌。但是,这对运动员来说毫无意义。”

  事实是,在索契获得这个项目金牌的白俄罗斯人库什尼尔,使用的是和齐广璞一样难度的动作。两人是一样的冒险,不一样的只是库什尼尔成功了……

  俄罗斯 普鲁申科:没有四周跳算什么单人滑?

  挑战人类极限的精神中无时不刻体现在冬季项目——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这是国际奥委会[微博]最新引入冬奥会的一个项目,直接就是雪上极限运动,而“入奥”多年的U型场地,同样是夏天滑板冬天滑雪!不仅是雪上项目,冰上项目也是如此。上届温哥华冬奥会,俄罗斯花滑巨星普鲁申科就对后来夺冠的美国名将莱萨切克颇有些看不上,因为后者的成套节目里一个四周跳都没有!“普皇”含沙射影地说过:“没有四周跳,算什么男子单人滑?”

  想冒险,就要付出代价。在冬奥会的历史上,一共发生过5起训练中意外伤亡事故。上届冬奥会,格鲁吉亚雪橇运动员库马林塔什维利训练时高速撞上弯道,不幸身亡,本届冬奥会还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2002年冬奥会双人滑冠军、俄罗斯的别列日娜娅也曾在训练中被搭档的冰刀划伤面部神经,险些终身瘫痪……身在索契,难免要引用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许多年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个黑海小城疗养时写下著名的句子:“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无限风光在险峰,那些参加过冬奥会或从事过冬季项目的人们,或许比我们看得更多。

  德国 约翰·雅尔:超级富豪爱冰壶

  德国冰壶队的老将约翰·雅尔在场上儒雅、沉着、充满智慧,是个帅大叔,场下的他更有看头。

  除了冰壶运动员这个身份,他目前是两家赌场的大股东。此外,他最大的产业是拥有上市出版社古纳雅尔的股份。这家德国大型出版社在世界22个国家出版超过285种报刊杂志,是贝塔斯曼媒体集团的组成部分之一,市值30亿美元。此外,雅尔还投身于房地产开发以及金融投资管理。在中国,曾与中国出版社的合资企业出版 《车迷》(MOTOR & CAR)、《父母》(PARENTS)、《体线》(FITNESS)与《新知客》(FOCUS)四本杂志,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广告公司。

  雅尔对冰壶运动绝对是真爱。出生于1965年的雅尔,年轻时就痴迷于冰壶运动,曾代表西德参加1985年欧锦赛并夺冠,之后还参加1987年世锦赛,并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可惜家族事业不得不接手,2000年,雅尔离开了冰壶赛场,开始专心经商。但内心对于冰壶的热爱却让他不舍得彻底放手。于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2010年雅尔又回归冰场,来到汉堡的一家冰壶俱乐部重新训练——这家俱乐部正是由他的父亲创建的。

  “重新回来,还是很难,并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冰壶的战略思想,我已经丢失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重新获得。”不过,只一年时间,他们就获得了冬奥会资格。对此,雅尔兴奋地说道:“我想我现在是个优秀的运动员。我可以回来享受我的另一种人生了。”

  印度 凯沙万:在盘山公路上练雪橇

  在冬奥会开幕式前12个小时,有个印度来的无舵雪橇运动员震惊世界。

  他在试滑训练过弯道时发生事故,从雪橇上摔了出来。但随后一幕让所有人惊呆了,凯沙万竟然一个翻身,又重新躺上雪橇,继续前进。要知道,当时他的滑行速度可是高达每小时130公里,而雪橇发生事故的致死率非常高。

  后来人们对凯沙万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他能避开死亡危险,都是由于平时“不正规”的训练。

  由于国际奥委会中止了印度的成员资格,所以这次冬奥会,印度运动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赛,共三人。凯沙万参加索契冬奥会单人无舵雪橇比赛。而他,真的是用“绳命”(生命)在爱着雪橇这项运动。

  首先,由于印度没有设立雪橇运动项目,也没有相应的训练设施,因此凯沙万的训练条件相当艰苦。有网友上传了凯沙万训练的视频,训练地点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条盘山公路——没有雪。他躺在与雪橇类似的滚轮车上滑行,途中要躲开车流,从卡车底下穿过,避让行人、羊群等各种障碍物,看起来像是《007》中的片段,也训练了他面对危险时的反应能力。

  训练问题尚能解决,参加奥运会的资金从哪来?从2012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印度政府从未向他提供过任何资助。无舵雪橇选手想要在正规赛道上训练,就必须前往欧美进行集训,这需要一大笔资金。为了这次索契冬奥会,凯沙万先是找到了一家印度企业资助他在赛前几个月的花销,后来通过网络捐款的方式,他筹集了7000美元,凑齐了他这次来索契的旅费。值得庆幸的是,印度奥委会最终决定拨款解决3名印度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的费用,凯沙万获得的捐款成了多出来的钱。他表示,退回给网友并不现实,很可能会将这笔钱捐助给一家儿童慈善机构。

  此外,凯沙万一共参加了5次冬奥会!他被封为“亚洲男子无舵雪橇第一人”。

  美国 塔克·韦斯特:爸爸的手造赛道

  美国大男孩塔克·韦斯特,今年18岁,是美国男子无舵雪橇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选手。通往他奥运梦想的起点,是他家的后院。

  据美国媒体介绍,2002年,塔克和他的父亲一起观看了盐湖城冬奥会无舵雪橇比赛,看完电视,他就对这项运动充满了热情,也想自己试试。于是,老爸带着儿子在自家院子里,用雪堆出了一条赛道。不过由于天气原因,这个赛道没过几天就融化了。

  为了让儿子时时有雪滑,老韦斯特决定用木头给儿子修一条赛道,耗费1年时间。慢工出细活,他修的这条赛道,全长228.6米,蜿蜒曲折,上下翻飞。赛道上装有扩音装置、电子计时系统、夜间照明设备,甚至还有自动喷水浇冰系统,后来还通过了康涅狄格州的质量认证。老韦斯特还为这条赛道设计了一个上坡赛段,他骄傲地说,全世界的无舵雪橇赛道里,有上坡赛段的只有两条,一条在索契,另一条就在我家后院。

  从赛道建成之日起,冬奥会就成为塔克父子的终极梦想。小时候的塔克每天都要在这条赛道上滑20到25趟。每一次滑行,他的老爸都会给他掐时间,报成绩,一切全照奥运会的规格来。后来美国雪橇队听说了这件事,专门邀请塔克到曾经两次举办冬奥会的普莱西德湖参观,那是小塔克第一次在正规赛道上滑行。

  塔克初中毕业后,就被招进了美国雪橇队的后备梯队,成绩也不断提升,最终在今年成功入围索契冬奥会的代表名单。

  看客

  冰迷汩汩 去索契只为普鲁申科

  汩汩:宁波姑娘,普鲁申科百度贴吧吧主

  热爱冰上项目16年

  纠结8个月踏上冬奥旅程

  我很早就决定要去看冬奥会了,因为喜欢普鲁申科,希望至少能看一次他在奥运会上的比赛。

  看冬奥最大的困难其实是买票,过程很纠结,但还好全程都有善良的小伙伴帮忙。

  我们想在索契官网上买票,也失败了,因为不对中国开放。而国内的旅游代理公司,没有花滑男单的个人票。那时候我真的绝望了,没想到联系上了一个俄罗斯的普鲁申科粉丝,她愿意先垫钱帮我买票!我和那个姑娘是前年去看普鲁申科生日秀演出时遇见的,因为她会说英文,所以聊了几句,也只见过那一面。后来她帮我和我朋友垫付了10万多卢布(约合近2万元人民币),买了6张票,分别是2月13日与14日的男单短节目和自由滑,还有2月23日的表演滑。

  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而整个行程最贵的开销也解决了。剩下机票和酒店,往返索契的机票大概要1万元。先从上海飞莫斯科,再从莫斯科转机,行程有十几个小时。或许是因为冬奥会,索契的住宿很贵,我们住3天酒店花了6000元人民币。因为买的票中间隔了大约10天,那段时间我们只好离开索契,去彼得堡和莫斯科玩,2月22日才回到索契。

  靠谷歌翻译创索契

  除了花费高以外,这趟旅程真的很开心!

  不知道是因为奥运还是因为索契在南方,我们碰到的路人,不仅会给我们指路,过地下人行道时会帮我们拎箱子,甚至有个大叔在帮我们拦出租车时,帮我们付了100卢布的车费。

  俄罗斯人的英文真的不太好,我去冬奥会之前,突击学习了3个月的俄文。

  来看冬奥会的中国人真的很少,在赛场里看到黄皮肤的观众,绝大多数是日本人,他们都是组团来看比赛的。许多俄罗斯人也把我们认成日本人,如果我们解释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就会像看到稀有动物一般,很热情地拉着我们拍照。如果俄罗斯人看到我们拿着支持普鲁申科的横幅就更热情了,让我们客串了好几回“合影帝”。

  今天(2月21日)在饭店里碰到三个在奥运会做同传翻译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个中国人,两个俄罗斯人。两个俄罗斯人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科学家,学习中文7年了。这些天里难得听到中文,好亲切。

  我来索契最大的目的就是看普鲁申科。

  2月13日“男子短”节目前,我们看了他早上的热身训练,后来他就退赛了。但我没什么遗憾,去年普鲁申科的状态就一直不好,奥运名额一直到今年1月底才定下来,这期间作为粉丝很煎熬。不过看他热身时,我们已经对他的退赛有心理准备。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养老金并轨列入重点工作 已有7套方案
  • 体育詹皇19分热火负马刺 德比战湖人48分惨败
  • 娱乐王岐山两会赞陈道明:这些腕儿甘于清贫
  • 财经住建部副部长:楼市十年内不可能全面崩盘
  • 科技3.8女王节策划:来自IT女高管的回答
  • 博客冯小刚拿总理报告“斗地主”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过半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学“性”
  • 育儿人大代表建议对弃婴罪分类制定处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