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海祁连7月13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各地一场场自行车赛事的举行,自行车已逐渐从过去的代步工具变身为时尚运动工具。
在过去,由于自行车骑行装备对专业性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国内企业鲜有涉足。随着自行车运动发展,一些国有品牌开始试水该领域,以求在国人空前高涨的骑行热情中分得一杯羹。
自行车运动引爆骑行装备消费市场
在第12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5赛段的终点处,来自重庆的骑友张姗姗翘首等待着即将冲刺的比赛队伍。她告诉记者,为了这次骑行,她购买了头盔、码表、防风镜、骑行服、骑行包等装备,花了近2000元,“我这样的只能算是普通配置,”她说。
近年来,在环湖赛的引领下,骑行装备也成了高原古城西宁骑友们争相选购的商品。
记者在西宁市王国章单车俱乐部看到,销售的产品从骑行服、头盔、护具,到水壶架、骑行包等配件一应俱全。销售人员表示,一般购买运动自行车的顾客都不会吝惜骑行装备上的花费,因为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
成都骑友周菲告诉记者,5年前刚开始接触自行车运动时,他并未意识到装备的重要,直到一次穿着牛仔裤骑了50多公里山路后,觉得臀部被磨得疼痛难忍,回去后直奔一家骑行装备店,为自己买了一条骑行裤。
此后,在他骑行川藏线、环海南岛的漫漫长路上,头盔、骑行裤、手套、防风衣成了必不可少的装备。
2012年,全国骑行装备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厦门森地客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国内外销售额突破3亿元,董事长侯凤祺预计,2013年,他们的销售额将有30%以上的增长。
外来品牌抢先登陆 中国人缺乏“量身制造”
有着8年骑行经验的成都骑友马庆生告诉记者,最初开始进行自行车运动时,装备市场几乎看不到本土品牌。“捷安特、美利达、崔克是大部分人的首选,”他说。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庞晓忠说,自行车运动在欧洲开展已有上百年历史,而中国起步较晚,骑行装备产业自然落后于人。
具有百年历史的环法自行车赛至今难觅中国人的身影。即便是在本土,在环湖赛等国际赛事中,中国选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庞晓忠说,长期以来,亚洲人穿着的骑行装备都是根据欧洲人的生理特征设计的。例如,欧洲人脚型偏窄,而亚洲人则偏肥;欧洲人的腿比较长,而亚洲人较短。“这样的装备穿在身上并不利于成绩提高。”
缺乏量身制作的窘境,使研发适合中国选手的骑行装备的工作变得刻不容缓。侯凤褀表示,作为中国骑行装备领跑者的“森地客”将进一步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研发出适合中国人的专业骑行设备,以帮助中国乃至亚洲自行车选手提高运动成绩。
庞晓忠也表示,体科所也将会进一步加强对骑行装备的科学研究和产业规划。“这不但是对自行车运动发展的贡献,也是顺应市场的需要,”他说。
巨大商机倒逼中国企业开拓新领域
随着国内骑行户外用品行业发展的趋势稳步上升,近年来,拓步、361°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也相继推出骑行服、骑行眼镜等装备。
在采访中,骑友们纷纷表示,外来品牌价格高昂,他们期待着在市场中见到更多的性价比更高的国货。
但庞晓忠认为,本土品牌相比外来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缺乏专门材料、人机工程能力相对落后等方面。
侯凤褀说,当下“森地客”的重点在于完善产品,从面料的选择和服装的裁剪,都经过反复实验,骑行服在人体工程力学、运动效能传送、面料风阻系数、科技坐垫方面的各项技术已相当成熟,同时价格适中,“性价比将是最大的优势。”
近期,“森地客”正式成功签约第12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成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骑行装备唯一指定品牌”。在环湖赛第六赛段的比赛中,伊朗车手米尔萨玛德身着该公司赞助的黄色领骑衫,表示“非常舒适”。
据统计,2012年中国的运动骑行人口已达到500万。“假设每个人都消费500元的骑行用品,那么整个市场容量将达到25亿元,未来这个市场商机无限,” 侯凤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