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以训练见成效--国际拳击赛王龙夺冠的启示

2013年07月09日12:00  中国体育报

  在刚刚结束的乌克兰国际青年拳击邀请赛上,中国拳手王龙连续战胜美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强手夺冠。

  自2012年冬训以来,国青队严格贯彻拳跆中心拳击部提出的新“八以”训练原则,新周期的技术要求和新周期的战术要求,尤其着重强调以实战为目的的技术使用的简单直接和高效,专项体能上的高强度成效和个体训练上的全面个性实效。王龙作为安徽籍拳手,由教练赵勇亲自带,参加了全运会预赛并成功进入决赛,训练要求高,也很系统,收获也最大,较参加亚青赛时有了大幅度提高。

  此次是王龙第二次参加国际比赛,较之第一次参加亚青赛时心理更加成熟,能够在比赛中场发挥100%的训练水平,具有敢于对抗的强悍心理和对场上形势冷静判断的能力。

  王龙具有较强的抱头防守和脚下快速移动控制距离的能力,这种能力保证了他面对身材高于自己的对手时,能够通过身体晃动结合脚步移动获得自身的有效进攻距离。较强的对抗能力则保证了王龙能够在中近距离向对手施以连续重击,迫使对手后退,从而掌握场上主动。

  不过,王龙最大的特点和最大优势还是快速启动能力和连续快速出拳能力,尤其是面对对抗能力强的对手,通过前手摆拳快速启动,结合后手直拳、勾拳,再接前手摆拳的连续三四拳的组合进攻,常常令对手措手不及。

  青年拳手在技术全面性和熟练性方面都较成年拳手有差距,技战术上都有漏洞。赵勇作为国青队主教练,非常善于进行录像分析,捕捉对手技战术缺陷,列出若干条战术提供给队员,队员们根据赵勇的布置往往能够有效克制对手,取得胜利。可以说,吕斌在世青赛夺冠,王龙在本次比赛中称雄,除本身实力外,与教练赵勇赛前精心布置和临场指挥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吕斌和王龙两位年轻拳手技战术风格特点很相似。首先是爆发力好,启动速度快;其次,两位拳手敢于对抗,并有对抗能力,中近距离不惧怕对手;两人的防守能力也很强,防守后快速反击能力强,均能够忠实执行教练员布置的战术。

  因此,针对2014年世青赛和青奥会选拔队员时,在强调技术较为全面且规范的基础上,要着重考虑速度和对抗能力结合较好的拳手。49公斤至60公斤级这4个级别中,要多考虑发育早、肌肉力量较好的拳手;在64公斤至81公斤级这4个级别,这个年龄段的中国青少年的确存在人种差异,只能是尽量提高;在91和+91公斤以上大级别中,要考虑速度快、特点突出的拳手,虽然取得突破难度较大,但相对国外拳手,我们的大级别在灵、快、连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过,中国拳手与世界高水平拳手相比仍有差距。以王龙为例,虽然取得了邀请赛冠军,但距离在国际大赛折桂还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基本技术不十分规范,击打准确性不够,力度有差距,同时摆拳开掌多,说明技术动作不规范。虽然规则更改后对此要求有所放松,但给裁判的印象很差。其次,中国拳手核心力量不足,腰部对躯干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低头,且头前冲。此外,中国拳手技术全面性不够,虽然特点突出,但也有明显缺陷,容易被对手利用和克制。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加深对新规则修改后体现职业拳击风范的拳击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在防守方面,要加大专项力量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的力度,提高对抗能力,继续在快、灵、狠上下力气,针对各国的技战术打法,制定更详细的针对性训练计划。

  另外,在技术研究中要做到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了解掌握对手的训练动态和技术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