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莫对孙杨动用道德私刑 他不是十恶不赦

2013年06月30日03:30  新京报

  伦敦奥运会的最大赢家和新一代全民偶像、游泳运动员孙杨几乎没享受任何礼赞,就陷入连绵的舆论讨伐漩涡,尤其是他跟教练朱志根的恩断义绝,更是激起了猛烈的道德围剿。

  在指责他忘恩负义的同时,更多人还是偷偷希望,孙杨浪子回头,朱志根宽怀为本,师徒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游泳世锦赛在即,当朱志根率部进京集训时,孙杨却独自一人赴香港训练,这意味着师徒彻底分手在所难免。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就在师徒翻脸的几个月前,孙杨还曾在多个场合盛赞朱教练德艺双馨,而且师徒情深——就像刘翔和孙海平那样牢不可破。通常的猜测是,孙杨伦敦加冕后赞助纷至,因钱而骄,对教练的态度生异;伦敦同时也是孙的成人礼,在澳大利亚留学更让他大长见识,而朱只是个乡村孩子王;还有,孙是与时俱进的潮人一族,而朱则是传统卫道士。

  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但这三种情形,大抵都是存在的。多重矛盾的叠加,使局面再也无可挽回。纵使如此,孙杨也不是十恶不赦,请不要对他做出道德评价。有人以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视师若父”等所谓法条为根据,对孙杨动用道德私刑,以正义之名大肆泼黑,则是纯粹的舆论暴行。师徒分手,责任一定在某一方,且不必进行事实验证,这是典型的极权主义思维。对一方进行美学讴歌,对另一方乱刀砍杀,这正是我们见怪不怪的舆论样式。

  作为成年人,哪怕他是王者孙杨,也享有在国家法律和组织纪律范围内,选择训练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至于其个人情感等,涉及隐私,公然谈论并做出评价,本身即是对其权利的严重侵犯。其实,明星也好,凡人也罢,是是非非不必多谈,更不必一定要追求什么一清二楚。基本上没有哪一个人,能禁得起认真的道德拷问。人生在世,道德瑕疵总是难免的。彼此彼此。

  在体育层面,对于运动员,成绩是检验训练的惟一标准,作为伦敦奥运会2金1银1铜获得者,孙杨这乱七八糟的一年,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成绩,抑或反而莫名其妙地获益,将在一个月后的游泳世锦赛上得到验证。

  当答案揭晓,是歧路,那么2013将作为他沉痛反思的起点;如果还行,那么,由他去吧。对运动员,甚至对任何人的自我选择,我们需要多一点呵护、理解和同情。社会,还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所谓异类为好。

  □张路平(《全体育》总编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