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宣传部文化体育局局长宋晶
招娣大姐走了,走得是那么匆忙。招娣大姐走了,走得是那么不情愿。我知道,那个从不服输的她,这次仍然不甘心输给折磨了她那么多年的癌症病魔……虽然她没能像过去一样再一次站起来,是真的走了,但是,她将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她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前行……
我和大姐相识已经整整20年了。我庆幸自己能有近12年时间直接在她的领导下工作,其中还做了她两年多的副手。从老局长陈招娣大姐那里,我学到了太多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大姐常说“做人要忠厚诚实,待人接物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事要尽心尽力、踏实认真,否则就别做,做了就一定要做成、做好”“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争强好胜却含蓄低调,她追求完美却朴实无华,她性格外向却谦逊豁达,敬业奉献、永不服输是她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
从世界冠军到共和国女将军,陈招娣大姐执著地坚守理想信念,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真才实学和干一行就干出精彩的非凡业绩,完美地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转身。作为“女排精神”的创造者之一,她有名不图名,居功不自傲,从走下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刻起,就努力地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正是这种精神把平凡铸成伟大。
招娣大姐1995年7月担任总政原文化部体育局副局长,1997年底任局长,面对经过1980年、1982年、1985年和1994年等5次较大规模调整精简的我军专业体育队伍,如何按照军委总部关于质量建军的要求,坚持走精兵之路,抓好我军专业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她作了非常认真而深入的研究思考。她多次对我们讲:“具有40多年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我军专业体育队伍,不能在我们这一茬人手上留下遗憾。”根据上级指示,站在国家和军队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她组织力量调查研究,亲自带队内查外调,分析论证,逐一梳理项目、编制、人员,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拓宽后备人才来源渠道,科学合理地提出了设项布局调整方案。
2002年,她带领我们起草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军队体育工作的意见》,经中央军委批准以解放军四总部名义下发全军,《意见》明确指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和军心士气,弘扬国威军威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为国家奥运战略作贡献。”根据《意见》精神,她又牵头研究出台了《总政管理项目队0458争光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指出:“努力在2004年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2005年江苏第10届全运会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多拿金牌、多争第一,为国家和军队争光。”全军专业体育队伍经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后,尽管编制员额有所减少,但由于优化了结构、整合了资源、突出了重点、保留了骨干,使军队专业体育队伍的整体竞技实力稳步攀升,运动成绩逐年提高。从1995年到2004年,陈招娣局长带领我们一起经历的两届全运会(8、9届)、三届奥运会(26、27、28届)和三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2、3届)来看,我军选手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而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不能不说得益于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招娣大姐劳苦功高。
因总部机关体制编制调整改革,1998年8月陈招娣由原文化部体育局局长调整为宣传部文化体育局局长,作为执行新编制的首任文化体育局局长,她这个干体育出身的局长所分管的工作摊子一下子大了许多。相对于驾轻就熟的部队体育工作而言,管理部队基层文化工作对她来说,还多少有些生疏。她接手后,立即进入情况,迅速调整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她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召集熟悉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专家学者座谈,虚心向他们请教。她带工作组走边防下海岛,在一线部队和小远散单位搞调研。我还记得那次走青藏线,部领导和局里同志怕她身体吃不消,都劝她不要去。她对大家说“不到一线去,不亲眼看一看基层的现状,不亲耳听一听官兵的想法,我怎么能当好文体局长?”她相信自己能行,行囊里装着一大包抗高原反应的药,兜里揣着那张残疾证就上了青藏高原,在驻守青藏线的部队一呆就是半个月。她亲自给基层官兵授课,从女排精神讲到战斗精神,她与战士们一起娱乐,手把手教他们打球,她的人格魅力让她收获了比我们更多的实话、实情。她牵头组织召开了2003年全军基层文化建设座谈会,参与制定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推动了全军基层文化器材列入装备管理,旅团文化文化中心和连队俱乐部列入部队营房建设整体规划,这对在新形势下加强我军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招娣大姐一身的伤病,此前外界知道的并不多,平时看到的她,总是精神饱满,劲头十足。许多人见她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打乒乓球,参加老女排“妈妈队”的活动,总认为她的身体还不错。其实,除了为她赢得“独臂将军”美誉的左臂桡骨骨折伤情外,她的颈椎、腰椎到手指、双膝都有当年训练比赛留下的旧伤,而且会不时发作。2003年12月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我军代表团出发前她腰伤复发不能动弹,不得不在登机前退了票。即使这样,她躺在国内的病床上每天与前方联系,了解情况,出谋划策,协助指挥。我们常常能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带着颈托,缠着宽宽的护腰,双手捂着双膝在给自己按摩。一旦有客人来访,她便迅速解除“武装”,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她还要求我们不要对外讲她的伤病情况。
1988年她患直肠癌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她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治病的大夫都称是个奇迹。去年12月我和许永鹏干事去肿瘤医院看她,刚做了介入治疗的大姐十分虚弱,却还在对我们说:“我不会倒下的,我要再创造一个奇迹。”她坚决不接受中华体育基金会给予的优秀运动员重大疾病慰问金,建议送给那些比她更需要的人。她一直要求我们为她保密生病住院的情况,不希望别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望。今年春节前,大姐坚持要回家治疗。我去看她,她半躺在床上对我说“你看,我是不是好起来了?”看到她说话时少有的无力,还不时地在转动身体,我问她“疼得还很厉害吗”?她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催我走,“快去忙你们的吧。”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知道那时大姐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被疼痛折磨,她还在顽强地挑战着自己,硬撑着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与病魔抗争的艰难。她要把自己精神抖擞、昂扬向上的美好形象永远地留给我们。
春节后,招娣大姐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病情时好时坏,但凡清醒时,她总还是那样的乐观。因为要参加3月24日在法国阿纳西举行的第二届冬季世界军人运动会,23日下午,我和王海副局长又去301总医院看望招娣大姐。那天她睡得很沉,大夫给她作了若干检查,也不见她清醒,她的丈夫郭晓明和女儿郭晨告诉我,昨天下午八一富邦男篮俱乐部的总裁宋汉平和八一男篮主教练阿的江等几个好朋友到医院探视。招娣大姐特别的兴奋,不停地和他们聊天,还与他们开玩笑。他们走后,大姐一直平静不下来,几乎一夜没睡。郭大哥想叫醒她,被我们拦住了。当时我就在想,招娣大姐看到宋总和阿指导,一定是又惦记八一男篮了,当年她多次去给八一男篮作赛前动员,记得她说得最多的话是“请记住,你们是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样,胜不骄败不馁,一拼到底!”“赛场如战场,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她平常就喜欢用“有血性!”“有骨气!”“真有种!”“像个军人!”“是条汉子!”这样的词句来夸人。
3月31日我军代表团从法国载誉归来,我们原打算4月1日下午去医院看望招娣大姐,可还没等我们出发,大约在3点20分左右就收到了大姐去世的噩耗。虽说早有思想准备,但那一刻,我的心脏还是感到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击了一下,很沉很沉,我为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而悔恨不已。
招娣大姐走了,有那么多的人扼腕叹息。招娣大姐走了,有那么多的人思念绵绵。我在想,那是人们从她毕生的拼搏和奉献中,感受到了她传递来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忠尽智的德行操守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需要培育的,精神是可以传承和弘扬的。当一种精神所涵盖的优秀文化成分越多,它便会变得越发的灿烂。要使精神不老、青春常在,就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精神养分,这样的精神历久而弥新,传统之花在时代雨露的浇灌下必将更加娇艳。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需要理想、激情的时代,也是需要踏实工作、艰苦创业和科学态度的时代,敬业奉献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作为军人,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快缩小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的差距,需要我们每一个官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埋头苦干,抓紧快干,在各自的岗位上,人人讲敬业,个个争奉献,以高尚的人格,出色的工作,书写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