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篮球:津门媒体功不可没

2012年11月14日11:44  天津网-每日新报

  忆念天津篮球历经的漫长之途,作为媒体人不由得想到新闻媒体——多年以来天津媒体始终心系篮球,满怀激情,倾力付出。他们给予篮球的不仅仅是关注,无论时值辉煌年代,或是处于艰难岁月,无不以热情颂扬、鼓呼、激励的作为,强化了舆论功能,发挥了应有的功效。  从百年之前现代篮球运动自津门传入中国,《天津公报》在中国第一次发布篮球比赛消息,到后来旧中国历届全运会、十届远东运动会、两届奥运会,以及难以尽数的天津和埠际间的各类篮球赛事,津城的报刊都以相应的版面做了详尽报道;而热衷于篮球,与篮球有着特殊情缘的天津百姓,更把篮球作为平日里的谈资,引以为乐事。

  建国以后的新闻界,以《天津日报》、《新晚报》、《天津晚报》为主体的体育报道,更给以篮球浓墨重彩,拥有大批大批读者。想起我们体育新闻界老前辈勾真(勾宪真),老先生在1949年《天津日报》创刊后即入行,报道篮球(还有足球)翔实又生动,一写就是十多年,成为津城家喻户晓的著名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正少年,爱读报刊尤其是体育新闻,毫不夸张,我是读勾老文章长大的。往后又有几位记者,田彩、窦万德、王振德(电台)等前辈,撰写、播送体育新闻,都把篮球列为重头……

  清晰地记得,天津媒体常出新招儿,比如,约请津籍国手在国内外的赛事期间写稿,让广大读者快速及时读取信息。那时有几位笔下颇有功底的选手。王家祯是其中之一,写了不少稿件,用电报或是托外交部跑驻外使馆的“信使”传回赛况信息。1958年,中国男篮出访瑞士、法国(中国篮球首次踏入西欧),白金申被特约每日撰稿,航空邮递发回天津,报纸连载半月有余,大受读者欢迎。显然,发回来的东西已然“迟到”,但仍不失为国内报刊唯有的第一手信息。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天津报刊出奇、出新,又乃全国首创。

  再忆往事,即是在天津篮球经过低潮又亟待复苏的年间,《天津日报》和后来成立的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几家子报,依然沿袭传统,给予篮球热心的扶植、支援。中国男篮、女篮每每出征洲际、世界大赛前夕,天津日报主办赛事精心策划、组织、接待,为国手们创造来津热身、训练的条件。2003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举办“全明星之夜”盛典,中国男篮与澳洲老虎队上演对决,姚明归队登场轰动津门。

  至今,历届教练李亚光、陈道宏、宫鲁鸣、蒋兴权、王非等谈起往事,都对天津日报道出难忘和感激之情。

  新报记者 白金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