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资深足球记者马德兴去中亚采访,在乌鲁木齐机场转机时遇到一支青年足球队,那些孩子是如此忌惮于暴露身份,他们谎称从事的是另一种运动项目。
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一项给足球少年耻辱感的运动,有何希望可以奢求?
6月15日,耻辱再次加剧,对公众而言,它究竟是一个阴郁的日子,还是一个狂欢的日子?
或许二者都是。
早在好多年前,就有人以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民众很需要中国足球这样一条“下水道”。国足惨败给泰国队之后的若干天,在众生喧哗的网络世界,即使那些平素不爱足球的人,也以看似痛心疾首的姿态创作或转发着对国家队的揶揄、指责、嘲弄与谩骂。这真让人怀疑:公众是否潜意识里正期待着这么一个泄愤的时刻、肆意消遣的靶子?
没错,中国足球值得痛心疾首的话题实在太多了,功利,反智,犬儒,官僚主义……但是别忘了,足球是大众文化、大众心理的孩子,它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浸淫,最终就会长成什么样。
我们注意到,许多关切足球的国人,对卡马乔麾下球队的萎靡不振语带嗔怪。在他们看来,如今的中国足球姥姥也疼,舅舅也爱,求风得风,求雨得雨,污浊已被涤荡,金元熠熠生辉,亚冠雄风渐起,联赛火爆异常,偏偏是国家队破坏了欢乐昂扬的局面,尤其面对泰国青年军的溃败,宛如珍珠翡翠白玉汤里的一粒老鼠屎。
这不是全部的事实。过去几年,官本位、资本意志对足球的玩弄,恰恰在光鲜外衣的遮蔽下变本加厉地进行。国脚们在球场上的自暴自弃,只能说是以一种丑陋报复另一种丑陋。
卡马乔刚来北京的时候曾说,中国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相信足球也不会例外。但是,足球规律残酷地给出了否定答案——它不像某些冷僻的金牌项目那么容易驯服。
风行百多年的足球,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里,功利主义是行不通的,暴发户的做派是行不通的,长官意志是行不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是行不通的。
过去几年,足球迷的数量并未减少,足球“消费者”的比例或许还在不断增加,但足球人口(踢球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的萎缩却是触目惊心的。而公众与中国足球相互折磨的不正当关系,也呈恶性循环之势。
中国足球何以这么不堪?情况比“卡马乔是不是草包”复杂一百倍,或许普通看客也难脱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