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尝不需要校园篮球 石家庄二中培育女篮国手

2013年07月09日01:50  燕赵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王巍广州报道

  “您好!”身材高挑的张天婵很有礼貌地打着招呼,斯杯期间,记者见到了这位刚刚毕业于石家庄二中的全国高中篮球联赛女子组MVP。她受邀参加韦德广州行活动,代表高中联赛队和韦德之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擂台赛。

  石家庄二中、辛集一中篮球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这里培养的篮球苗子经常被名牌大学争抢。另一方面,饱受招生烦恼的省青年男篮和女篮的教练,因为不能获得这些校园篮球精英而“偷偷眼红”。

  她来自高中篮球名校

  在石家庄二中女篮教练张亚卿看来,张天婵虽然身高不是很突出,但跑跳能力出色,很灵活,打球也有头脑,是一个可塑之星。

  张天婵在球队打4号位,身披11号战袍,在2012-2013赛季全国初高中联赛中获得高中女子组MVP。张天婵遗传了家人的运动细胞,祖孙三代都从事和篮球有关的工作:爷爷奶奶曾是篮球运动员,妈妈曾是省体校队员。当然,张天婵崭露头角和她扎实的基本功有着密切关系,姑姑是石家庄中华大街小学教练,这个学校是石家庄小学联赛的冠军常客,小天婵从四年级开始练习篮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来到石家庄二中后,经过全国U17篮球赛、全国高中联赛甚至世界中学生比赛的历练,实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石家庄二中女篮培养出不少好的篮球苗子,这次大运会代表中国队参赛的李宁宁和刘淦凡就是从那里走出;而前不久,考入北师大的邵婷还入选了2016女篮国奥队阵容。

  校园篮球的人才优势

  从初高中联赛到大学的CUBA、大超联赛,再打专业队或者职业联赛,或许可以称为中国式的校园篮球培养模式。相比业余体校到专业体工队相对独立的培养链条,这条体教结合的道路正逐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张天婵高中毕业后要去天津财经大学就读会计专业,这是她自己的选择。“首先,由于有大学这个目标,孩子们练球比较认真,如果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大学会给予减分优惠;其次,学生上大学后也可以练球,从来没有停止接受教育,而大学毕业后也就是22岁左右,再选择专业队或者职业队,或者跨行就业,选择会非常多样化。”张亚卿说。“由于我们学校严格杜绝虚假年龄,不允许让学生接触这种浮躁的风气,我们的队员在大学里正是快速进步的时候,高校也非常愿意要我们的队员。而且,我们队员在参加比赛时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让家长非常放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学校办体育的最大优势,体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张亚卿说。

  在美国见识校园体育培养模式的姚明,曾大力呼吁中国要“体教结合”,因为校园体育本身就有贴近青少年的天然优势与丰富资源。

  体工队模式日渐萎靡

  据张亚卿教练介绍,去年,不少省邀请他们的队员参加全运会青年组比赛,“我们拒绝了,这些孩子还是想走上大学的路子。”

  与校园篮球模式相对应的,是传统体工队模式的萎缩。“我们当然很想要这样的小队员,但现在我们控制不了,初高中毕业后,小孩们还是选择继续上学的多。”河北青年女篮主教练韩静说,“这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个部门的问题,比如参加高中联赛的队员不能打专业青年组的比赛,CUBA也严格禁止在专业体工队注册的球员参赛。目前,因为省内没有职业队伍,传统体工队模式下,年轻人圈在一起训练,时间长了看不清未来,想法也很多元化,最终也难以保证队员能安心打球,在体育和经济挂钩的年代,容易产生恶性循环。”“现在招队员不容易啊,”河北青年男篮主教练梁达诉苦说,“现在孩子们的想法多了,选择从初中就开始了,而从高中考上大学的,打完大学联赛还可以再选择。此外,有的队员从小就被俱乐部挖走,签合同,发工资,吃穿不愁,对孩子和家长都是巨大诱惑。”

  体教结合面临挑战

  在梁达看来,体教结合虽然是一个潮流,但目前很容易走形式。“从高中和大学走出来的运动员,一般学习成绩大都不太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和运动成绩很难达到平衡。现在俱乐部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也号称‘体教结合’,说是边学习边练球,但其实就是和大学有协议约定,练出来的队员打职业,练不出来就去上大学,反正最后都给发个毕业证,其实,这在实行过程中已经走空了。”

  校园培养体育人才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发展瓶颈的制约,那就是高水平教练员的匮乏以及训练体系的不完备。“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好教练来到基层,我们就更有底气,目前,高中和大学的专业教练数量极为有限,导致训练效率低,伤病率高。”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主教练金志扬曾呼吁说。

  而高校作为校园篮球人才生产线的终端,也是问题最明显的一环。“因为孩子们到了大学,目标很容易松懈。大学篮球队的成绩常常不稳定,有的运动量达不到,有的就干脆放弃了篮球。”张亚卿说,“因此我对张天婵说,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篮球天赋,大学中要继续磨练自己的技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