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微博]大师》2014年1月号 文/沈浩鹏 球龄九年,上海著名设计师,画家。】
管打了多年球,其实真正算游历过的球场并不是很多,因为我从不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打够多少个18洞,只是到了某一地区旅游或度假时,顺其自然地去寻觅一些喜欢的球场体验一把。出于职业习惯,我也喜欢对球场的细节加以品味。这过程,其实是很享受的。高尔夫的好处就在于它那多变的魅力——世界上没有一个球场是相同的。
要说跟我专业相关最多的,其实是高尔夫俱乐部的形象设计和会所设计。相对会所设计而言,俱乐部的VI形象系统设计比较简单,然而真正做得好的却屈指可数,原因可能还是球会重视不够。对于会所的设计和建造,投资方一般都舍得出重金,国外的纯私人俱乐部和国内的大部分球会都是如此,但是对VI设计投入的金钱及时间比重就远远不够了。
在体验了不少球场以后,我发现很多会所的设计并没有与球场风貌和当地人文环境相呼应,这种现象在国内尤其普遍。毕竟高尔夫是舶来品,虽然有些人曾经牵强地去证实它的发源跟古代中国有联系,但归根结底,形成这项运动的机制不在中国,即便有再多的想象力也于事无补,就如韩国人非要将屈原跟他们沾亲带故一般。
所以,高尔夫历史的延续并不属于这片土地,我们在建造球场的时候,只能借鉴甚至照搬欧洲或北美的设计样式。当然,中国人初体验这项运动,毕竟没有经验,这种拿来主义无可厚非,然而,在全国各地已遍布几百座球场之后,我们必须开始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谁?我们的特点是什么?
好的高尔夫俱乐部会所都有其独特的气质。美国南加州的大部分会所,其设计普遍具有西班牙风格,因为当地西班牙语系的后裔较多,很多路名也都是西班牙文的。此外,南加州有充足、明媚的阳光,这样的建筑与当地气候可谓交相辉映。日本的众多会所建筑风格是和式的,泰国的会所则富有他们特殊的泰式风貌。北欧与澳大利亚,则呈现很多现代简约的设计,这跟他们的审美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不同风格建筑的形态、表皮材质、色彩和功能,都与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有很重要的联系,这样的联系甚至应该体现在会所的格局和餐饮当中。要我看,中国高尔夫会所的设计,真可以借鉴悦榕庄或安曼这样的度假酒店的理念——充分关注、呈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饮食起居的习惯,从而造就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国内,我个人最喜爱的高尔夫俱乐部是富春山居,尽管球场相对并不惊艳,但会所的设计绝对堪称一流。富春山居的LOGO和建筑设计引用了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图形元素,视线所至之处一片诗意盎然,极其富有中国江南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脉。为了体现会所的气魄,富春山居的大堂空间采用了唐代的结构,而客房的室内设计则属于泛东方风格。用材并不昂贵,石材、木料等都是司空见惯的材质,但通过设计传递出的气息确实非常高雅。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作品竟然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从中可以窥见,好的设计师一定是非常懂得去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环境。
富春山居的风格随后成为一种典范,被很多球会所借鉴,有些做得相当不错,而有些则显得牵强附会,因为相对应的地域、气候、人文生活不对,难免会让人感觉被其中的不合情与不合理所冲撞。
除了富春山居这类江南情愫之外,国内的高尔夫会所设计还有两大类风格,都来自欧洲。
一是以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为代表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建筑风格:由于成功举办汇丰冠军赛而名闻遐迩,佘山球会的样子随后也被大量复制到其他地区,乍看上去似曾相识,但稍一推敲便感觉没了个性,犹如佘山的连锁球会一般。托斯卡纳是个日照极其充沛的地方,那里的房子一般窗户都很小,目的是为了减少阳光的射入。但在阳光不算充足的上海,却需要通过大窗户来增加日照,因此,佘山的建筑设计特意增大了窗户的尺度,这样才能让人感到舒适。
还有一类会所是最多、最普遍,也是最奢华的,我称之为伪古典建筑:到处都贴金带银,满眼均是昂贵的石材、山寨的雕刻。
会所巨大,却没有半点高尔夫文化的腔调,虽然也会布置陈列一些国外的高尔夫古董,或跟球会自身不相干的老照片和果岭旗,但露出来的却是土豪的本色,就连欧美在当下也不会打造如此复古的装潢。如何让高尔夫会所体现出应有的文化气息?看来这也需要懂得高尔夫文化的设计师来精心筹划。
在中国这个水墨意韵荡漾的国度,如此众多的伪欧式古典建筑矗立其间,就好比在欧美各地建造故宫[微博]、醇王府一样滑稽!
当然,不是说就不可以有西方的建筑形态出现。创造西方的建筑形态需要完整的规划,因为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起码它要跟植物园林相配合。什么样的建筑,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环境相互映衬。譬如,上海国际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上海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其安静的英式红砖建筑,在绿树掩映下倒也合体,然而室内的设计就有所欠缺。再譬如东方高尔夫系列球场,采取的是融合了些许中国元素的现代设计风格,成本不高,功能性较强,但营造质量和细节关注上差了一口气……
在我心中,富有个性、恰如其分的高尔夫会所设计,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