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欧冠决赛终极首发曝光! 这支拜仁是真正德国拜仁

2013年05月19日20:20  足球

  记者艾文报道 周二下午,拜仁[微博][微博]在联赛冠军庆祝之后的第一次训练课。塞贝纳大街的训练场边,聚集了190名记者。主帅海因克斯说:“我们在欧冠比赛前没什么秘密可言。”20分钟的队内分组对抗,主力一方由诺伊尔、拉姆、博阿滕、丹特、阿拉巴、马丁内斯、施魏因施泰格、罗本、穆勒、里贝里、曼季茹基奇组成,这很可能就是5月25日出现在温布利的决赛拜仁首发阵容。

  这个主力阵容中有5名德国国脚,比2001年对瓦伦西亚[微博]的决赛时还要多一个。12年前的绍尔、林克不是德国队(微博)的绝对主力,而现在的拜仁国脚基本都是勒夫麾下不可缺少的重要球员,这还不算在替补阵容中的戈麦斯,以及因为伤病而缺席的巴德施图贝尔和克罗斯。“FC Deutschland”(FC德国)的概念早已经淡化,现在的拜仁可以称作是德国制造,但又远远的超出了当年的设计。“FC Deutschland”概念的提出、淡化和演变,也反映着拜仁从低迷到重塑辉煌的坚持之路。

  从一个混乱计划开始

  “FC Deutschland”曾经是拜仁主席霍内斯的梦想。霍内斯在2003年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按照他的愿望,拜仁要搜罗德国最好的球员,组成一支小型国家队。这些球员可以长期在一起训练比赛、培养默契,到2006年世界杯时,国家队可以直接从拜仁将球队移植过去,发挥最强的战斗力。按照这个战略,拜仁引进了巴拉克、代斯勒两名大将,两年后又签下了弗林斯。

  这是个看上去很美的计划,拜仁希望通过这样的组合,成为欧洲的强队,当时霍内斯的目标是:“我们要成为国内的第一强队,并且成为欧洲最好的五个俱乐部之一。”但他忽略的问题是,简单地将优秀球员组合在一起,未必就能打造出最优秀的球队。

  当时《南德意志报》撰文批评说,这是个非常胆大妄为的计划,是在逃避现实。沃勒尔谈到巴拉克转会拜仁时说:“巴拉克去拜仁是因为得到了丰厚的合同,绝不是因为在那里能与其他的五、六名国脚一起踢球。”《商报》评论说,德国足球的衰弱,是因为错过了全球化浪潮。德国人固步自封,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怡然自得,享受着足球大国的历史荣光,不愿意关注英格兰[微博]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在干什么。“FC Deutschland”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FC Deutschland”的失败,还在于计划的粗糙性。其中没有对俱乐部前景的长远规划,只关注短期成绩。买入新球员意味着对自己培养的年轻球员的挤压,而从当时的外部环境看,德国足球处于最低点,即使全部以德国国脚组队,也未必能如同霍内斯设想的一样,可以在欧洲顶尖赛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拜仁虽然在2004、2005两个赛季在国内称霸,但欧洲赛场被挡在八强外。随后霍内斯不得不承认,“FC Deutsch-land”的规划没有实现,而且已经被放弃了。

  隐藏在幕后的新思路

  “我们的思路永远不可能是相同的,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成功”,霍内斯虽然性格强硬,但却是一个头脑非常灵活的经营者。

  2006德国世界杯后,德国足球开始复苏,拜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霍内斯、鲁梅尼格没有再公开地提起过这个名字,但“FC Deutschland”的影子在拜仁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若隐若现,只是其中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比以前的计划要清晰、长远得多。

  现在的拜仁还是将德国球员作为主体,只是将搜罗德国国脚的手段,转变为引进与自己培养的双轨制。他们签下戈麦斯、博阿滕的同时,自己又培养了施魏因施泰格、拉姆、巴德施图贝尔、克罗斯和穆勒这些球员。与此同时,他们又将眼界扩展到全世界,补充了里贝里、罗本、丹特和马丁内斯等顶级外援,将更多的足球风格融合在了这一支球队中。

  在新的拜仁中,两支力量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如果没有8名德国国脚的坐镇,拜仁不会在战术上表现出极强的纪律性,让尤文图斯[微博]、巴塞罗那甘拜下风。如果没有罗本、里贝里和马丁内斯,拜仁也很难踢出极具攻击性的足球和精彩的配合,这也是新德国足球风格的代表。

  虽然没有人再提“FC Deutschland”的说法,但现在的拜仁已经是真正的“德国拜仁”。以德国国脚为核心,再吸纳欧洲最先进的战术和最优秀的球员,这也代表了德国社会倡导的“文化融合”的理念。

  霍内斯完成了他的梦想,只不过依靠这个不断完善的理念创造出的拜仁,已经超越了他的初衷,带来了一直更强大的球队,而且具备着无限发展的可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