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F1十年中国梦期待中国元素

2013年04月15日07:59  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桂桐

   11支车队、22名世界一流赛车手、上千名国内外记者、近19万现场观众……不用再多作描述,人们也已经能够了解2013年F1中国大奖赛到底有多火爆。从2004年首次进入中国至今,F1中国大奖赛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从陌生到熟悉,从七年之痒到回归热情,十年间的悲欢离合,让这个特殊的“上”字形赛道早已深深印刻在了每个F1车迷的心中。在又一场精彩纷呈的冠军争夺战结束之后,也许很多人都愿意坐下来慢慢回顾,反思这十年F1给中国赛车究竟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抑或只是一场美梦。

   瞩目 热情再燃

   在备受瞩目的十周年比赛结束之后,据主办方给出的资料显示,总共有近19万人次的中外观众抵达上海国际赛车场观看了本届F1上海站的排位赛和决赛。并不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数据依然没能超越2004年首届F1中国大奖赛所创下的巅峰数据。在10年前的F1中国首演中,3天内总共有26万人次的观众涌入了上海国际赛车场,这一纪录此后再没有被刷新过,单日15万名观众人数更是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单场比赛的现场观众人数纪录。从开办之初的极度火爆,到随后几年的票房冬天,让许多人开始质疑赛车运动在中国是否能累积起足够的群众基础。

   从26万到12万,在2009年,流失了超过一半观众人数的数据的确令人担忧,不过随着近几年比赛精彩程度的提升而不断高攀的票房数据,又让人看到了F1中国大奖赛在未来的光明前景。如果说F1刚登陆中国时大多数观众都只是来看个热闹,那么如今前来现场观战的,则大多数是真正的车迷群体。在震耳欲聋的引擎声中,中国车迷们已经开始学会享受极速运动的快乐与激情。过去10年的赛事举办所培育出的一大批F1死忠车迷,如今已成为上海国际赛车场看台上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期待 中国元素

   在过去的9届F1中国大奖赛中,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车手来来去去,却始终没有出现中国车迷最期待看到的中国车手的身影。不过在F1进入中国的第10个年头,马青骅的横空出世终于让人看到了希望。虽然马青骅仅仅是作为卡特汉姆车队的预备车手参加了上周五的首次练习,但毕竟打破了上赛道从未有中国车手驾驶F1赛车的历史。很多人将马青骅喻为中国赛车运动的丁俊晖以及李娜,但大家都知道的是,想要让中国赛车能凭借中国车手的刺激点而受到更多关注,一个马青骅还远远不够。

   在F1这项融合了世界顶尖汽车科技与高度商业化的运动中,中国与欧美国家乃至日本仍存在巨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缺钱,而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车手培养体系。除了车手培养之外,无论是轮胎、引擎还是变速箱这些赛车运动的“核心元素”,也都还不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目标。

   (深圳特区报上海4月14日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