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一款跑鞋有可能空前,但难以绝后。因为人类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止,将永远向着绝对真理的方向进发,靠近,却总是相对的靠近。
超一流跑者把自己的身体发展成最完美的跑步装备,所以他们无论穿什么都可以用接近20公里的时速飞奔,还有一些发展出独特能力的跑者,他们不必穿跑鞋也能一口气跑出二百里。
在我看来,ULTRA BOOST这双鞋不是针对上述这些小众人群的,它针对大众跑者而设计,用来帮助更多普通人开始飞奔。它的颠覆性如何?我们紧接着观摩了宇航科技级别的ARAMIS测试,说它是宇航客机,因为美国NASA也在应用这种超高速拍摄和数据分析系统。
阿迪请来两位超级跑者,马拉松世界冠军Wison Kipsang领衔,他的全马PB是2小时3分23秒,随时有可能再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位跑神,分别穿上了ULTRA BOOST和阿迪最大竞品品牌的顶级跑鞋,进行ARAMIS现场测试。来自德国的工程师当场进行数据分析,用数据说明ULTRA BOOST的大幅优势。这种毫不回避竞品,直白短兵相接的PK方式,让我吃惊不已。看来阿迪对ULTRA BOOST的颠覆性,确实成竹在胸,已经不必给竞品留面子,直接淘汰,这招太狠了。要知道,阿迪的对手也是在科技研发上投入大量预算的国际化品牌。真的不知道,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今天的测试结果后,这家知名品牌如何应对。这应该是一种良性刺激,健康的竞争。
午餐在现场解决,阿迪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同时还为每位来宾提供了专业化妆,穿戴全套阿迪装备,特别是穿着ULTRA BOOST拍摄大片的机会。
组织方在下午2点安排了集体采访,可惜每组采访时间只有10分钟。
我对adidas全球跑步品类总经理Adrian Leek的问题是,为什么ULTRA BOOST只有一款颜色?Adrian回答说,这是因为阿迪希望把ULTRA BOOST作为一个标志。在我看来,阿迪此举就像苹果当年推出第一代经典产品。
第二个问题是,阿迪目前专注越野跑的产品很少,未来会不会有更多BOOST产品问世? Adrian回答说,这是肯定的,一是boost材料同样适合越野跑,二是阿迪也认为越野跑将会越来越流行。
在我看来,至少ULTRA BOOST很难用于越野跑,一是鞋底的硬度不够,在崎岖路面稳定性不够;二是Primeknit织物材料和鞋头都太软,防护性差。当然,ULTRA BOOST只是一双路跑鞋,我还是在探讨它转变成越野跑鞋的可行性。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阿迪未来的运动鞋履,如何和物联网打通。Adrian言简意赅地回答道,micoach是阿迪一直探索的方向。我们也没有时间去进行太多的探讨。在我看来,鞋子里植入更多的运动感应器是大势所趋,包括回馈力感应器、步频、心率感应、GPS芯片和蓝牙等等,如果体积足够小,重量足够轻,完全可以替代手机,甚至腕表。
我现在很不喜欢拿着手机跑步,装在口袋里也沉甸甸的,甚至手表有时也不想戴,还有什么比只穿着跑步紧身衣和跑鞋,去跑步更自由的呢?
试想一下,结合心率的运动强度直接由鞋的颜色变化来提示,时间、速度等信息直接在鞋面显示——或者腕表就是一块极薄极轻的显示屏,用来显示鞋子采集的数据,那一定是非常方便的。
目前的鞋载芯片还处在原始阶段,以至于阿迪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转移到腕表和腕带上来。但这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鞋履接入物联网,是大势所趋。
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在第二场采访中提问,把提问时间留给小伙伴。其实对于adidas跑步品类的设计总监,我想问的是阿迪在传统制鞋工艺上的研发思路。近两年来,有两种跑步理论分别流行开来,都有自己的拥趸,并且各自衍生出了代表性的产品。比如说,以赤足跑理论和五趾鞋产品为代表极简主义跑鞋,和以缓冲减震理论及松糕轻量鞋为代表的厚底跑鞋。阿迪的代表性理论是什么?是弹性储能还是防止“泄力”的操控性?ULTRA BOOST是这个理论最优秀的“孩子”吗?
这个问题,只有在实地跑步体验后,我自己才能找到答案。
发布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有来宾到地下金库领取ULTRA BOOST跑鞋,以便参加第二天在中央公园的跑步活动。
这是一个真的金库,仅钢铁铸就的库门有一米多厚。保安告诉我们,这栋建筑的前身是JP摩根银行,像这样的金库,一共有四个,地下还有三层。
ULTRA BOOST就像一块块金砖,整齐码放在金库里,我们如获至宝领取到自己的ULTRA BOOST之后,真的感觉把“革命”握在手中,与有荣焉。
跑过纽约
23号的跑步活动,由于参与人数多,等待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
一百多人乘坐大巴去中央公园跑步,对于组织方来说,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工作。
我很期待这次活动,七点不到就来到大堂等待,原本没想着能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餐,可是主办方临时通知先吃早饭,也是出于好意吧。
八点半出发,九点来到纽约跑步天堂:中央公园。我们和俄罗斯来宾分在蓝组,由两个当地跑者带着我们向中央公园腹地跑去。公园景致很好,参天巨木,池塘水禽,遛狗的人非常多,当然,跑步的人同样非常多。
同样是跑步圣地,它和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同的是:第一,位于繁华闹市中心,甚至有机动车道穿梭在公园步道之下;其二,更有历史文化特点,公园内部的建筑设计不用说,透着年代感,而且你跑着跑着,抬头一看,跑到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跟前,博物馆和公园仅隔一条马路。第三,植物更为繁茂,野生动物也多。
纽约之所以是纽约,中央公园必须是特质之一。一个城市,透着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分泌”什么样的文化气息,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格局。别的不说,仅仅因为中央公园的存在,我对纽约的好感就增加了一倍。
当然,假如北京的奥森也能发展50年、100年,它也会成为文化成果和历史名胜本身吧。而且奥森长长的塑胶跑道,也是中央公园所没有的。
无论跑在中央公园的柏油小道上,还是后来在纽约东河畔慢跑,我都感受到ULTRA BOOST所传递来的源源不绝的能量。我体重较大,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跑步,步伐的弹力和小腿自然折叠后摆等动作都不流畅,往往是拖着小腿在跑。而穿上ULTRA BOOST,不仅足部的舒适度很赞,更重要的是,跑起来的时候,有些脚底充满活力的感觉,似乎每一个步伐都自然延展,步幅也大了起来,跑得很是舒服流畅。
阿迪还为每个来宾配备了新款的可穿戴设备:Micoach Fit Smart腕带。这款产品在我看来是介乎腕表和腕带之间的产品,它的最大特色是光电式的心率传感器,感应器嵌在腕带背面,紧贴手腕以便探测脉搏。对于传统的系带式心率传感器(心率带)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设计。少累赘,更便捷!
Fit Smart的价格不贵,在阿迪旗舰店里卖150美金,不到人民币1000元,但其需要配合智能腕表和Micoach APP一起使用。这一点不算太方便。
23号在中央公园的跑步时间不长,后来晨跑时,我沿着布鲁克林大桥,一直跑到纽约中央车站和帝国大厦,大概跑了17公里不到,深度体验了Fit Smart:它每次启用,都需在智能手机上先找到GPS信号(使用的是手机自身的A-GPS系统),以及腕带的心率传感器和歩频感应器。手机上显示:运动时间、运动距离、每分钟配速、实时心率、卡路里和每分钟歩频这六大数据。腕带上主要显示运动时间和心率数据,同时以腕带上蓝、绿、黄、红四种不同的灯光颜色变化,来提醒运动者注意控制运动强度、维持在安全的心率区间。
它的优点是,佩戴贴合度好,很舒服,数据反馈非常直接,而且APP的运动数据管理及相关分析反馈非常专业。如果说有不足,则是必须配合智能腕表使用,比如在跑步过程中暂停,也需要取出手机操作。一句话,Fit Smart只是手机的配件,而无法作为独立的腕表使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月份即将上市的苹果watch也是如此,比如没有自己的GPS芯片,只能是IPHONE或者IPAD的配件。
从根本上说,Fit Smart也好,苹果watch也好,都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而对于跑步来说,小砖头般的手机不是必备装备。
结语
这次纽约之行的最大感受,是阿迪在科技、创新和设计上不断进化自己,不断突破自己,也不断地颠覆自己原有的设计,当这种进化和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款革命性的产品——ULTRA BOOST应运而生。
告别纽约前,我把唯一的一天留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坐A线地铁,冒雪来到曼哈顿上西区。电影《博物馆奇妙夜》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尽管连午饭也没吃,尽管我是走马观花,但也遗憾未能看完所有的展馆。
在天文馆观看最新的球幕电影《Dark Universe》时,我深深感到,渺小而又伟大的人类,正是以一场又一场的“Revolution”,来接近世界的本源和事物的本质。宇宙大爆炸也好,ULTRA BOOST也好,都是一场迸发,都是新的一页!
老罗斯福对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居功至伟,他的人生哲思被铭刻在博物馆的大厅里,比如这一句:It is hard to fail, but it is worse never to have tried to succeed。是的,不尝试革新,不力图功成,就是最大的失败。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