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杯在手 中国羽球还缺什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23:0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公兵、梁金雄) 随着中国队五度夺得苏杯,羽坛三大团体冠军杯已同时在中国人手中。那么,中国羽毛球还缺点什么? 与国球的差距 不与国球——乒乓球争锋,但也要看清差距,弥补不足。 羽毛球与乒乓球存在差
男单的缺憾 世界排名第一的林丹与雅典奥运会冠军陶菲克的争斗堪称经典。而这样一场交锋,却又是对中国男单的一种刺激,因为自1992年羽毛球进入奥运会以来,中国男单只在悉尼奥运会上折桂。从一个项目的对抗、可观赏性和市场推广的重要性来看,男子项目都是最重要的,而具体到羽毛球,男单则是重中之重。 雅典奥运会上,极有希望问鼎男单冠军的林丹在首轮便遭淘汰,爆出大冷门,也成为中国羽毛球人心中的痛,何时能够再次登顶?男单奥运冠军成为我们的期待。 女单、混双后继乏人 张宁马上要过30岁生日,北京奥运会不能再仰仗;谢杏芳到2008年时27岁,能否重现张宁的辉煌?女单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后面的人呢?我们没看到。其实,中国队已经在有意识地培养年轻选手,今年多次将他们派往国际赛场,包括韩国和泰国公开赛派出年轻选手。其中成绩最差的就是女单,通常都在前两轮就被淘汰,最好的也就是挺进八强。 混双的局面也不乐观,但凡大赛基本还是派上奥运冠军张军/高崚,这从本届苏迪曼杯赛可见一斑。但张军已经28岁,高崚也已26岁,下届奥运会是否看到他们的身影还是个未知数。人才断档,是中国混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男双无集团优势 今年德国、全英公开赛冠军,是蔡赟/付海峰的杰作;世锦赛第三,这是桑洋/郑波的贡献。男双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国羽毛球的软肋,这也是时隔12年才让汤姆斯杯回家的原因。 羽坛奇才汤仙虎成了中国男双教练。经过挑选队员、集训、提高整体素质和解决技战术问题,两对男双逐渐成长起来。不过,虽然他们已经从落后世界到达到世界水平,但两对选手的背后,我们并没有看到后备人才的跟进,“塔基”还不够牢固,集团优势还没有形成。 墙外花香 墙内凋谢 虽然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但国内却没有联赛可打。可谓“墙外花香,墙内凋谢”。 从一个项目普及推广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这不能不算是个缺憾。有人说,没有赞助,怎么开展联赛?这不无道理,但即使不采取联赛的形式,也可通过别的形式聚集羽毛球的人气。中国已包揽三大团体杯,似乎给人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这种“垄断”其实并不利于羽毛球的发展。中国羽毛球应当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为羽毛球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多出一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