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下颇为热门的一个词——全城热恋,来形容20年前申花[微博]俱乐部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一点也不过分。我还记得那时虹口体育场场场满座的情况,一场申花的比赛在整整一周时间内都会成为身边朋友谈论的重点。那时根宝出了一本书,我的朋友拿到了他的签名自传,把这本书拿到朋友们面前一放,这是很“扎台型”的一件事情。
时过境迁,现在如果徐根宝再出一本自传,会不会有当初那么抢手?其实徐根宝还是那个徐根宝,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反差,我觉得还是要从足球本身以及足球与城市关系这两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无论是职业化之初还是现在,我始终觉得足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包括上海,还是欠缺群众基础。我去过英国的曼彻斯特,那里随处可见供孩子们踢球的草地,每一场比赛对于这个城市和它的球迷来说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一点在我们这边无法实现。我也去过一些巴西的城市,街头上都是赤脚踢球的孩子,那里穷人孩子踢球也是一种“文化”,你看巴西球星几乎每一个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种反差的一个因素是上海这座城市是一个多元素、多文化的城市,或许20年前的时候大家觉得职业化后的足球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那个年代足球的火爆。从城市的角度来说它需要活力,而足球恰恰是一个可以提供活力的舞台,那个年代足球的确有这个功能。而这些年足球在这座城市地位的下降和功能的消退。
其次从足球本身来说,竞技体育是极其功利的,只有不断取得好成绩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如果徐根宝的申花可以始终保持好的成绩和美誉度,他的自传到现在仍然会有当年的影响力。这种传承性的断裂使得申花的影响力远不如当年,最近几年申花成绩下滑、俱乐部也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影响了美誉度。这张“名片”的效应已经大大褪色。现在绿地集团成为申花新的投资方,把申花留在上海也显示出政府层面对于上海体育文化发展是有很大想法的。现在的申花如何才能找回20年前的感觉?我对于绿地的建议还是应该按照足球规律办事,在成绩上先有提高让更多球迷重新关注足球。其次可以做一些高质量的赛事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使球队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有不要忽视足球公益性的方面,这是欧洲足球非常注重的方面。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