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东京给了奥委会安全的双手

2013年09月12日10:40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其实,历史的微妙时刻我们如今是不能完全洞悉的,一定要重读历史,看看那时中日是怎样的态势,为何没有用反对票表达国家立场。

  安全的双手 文/张斌

  奥运可以发现明天,能够改变一个国家吗?

  导演山崎贵1964年初夏出生在长野,他仅仅4个月大的时候,东京奥运会开幕。8年后,冬奥会第一次离开欧美,来到札幌,亚洲冰雪头一遭与五环辉映。1998年,当山崎贵34岁时,他的家乡长野办起了冬奥会,日本第三次承办奥运会。那一年,年轻的山崎贵还没有机缘实现自己的大银幕梦想:拍摄一部电视剧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也许根本没有必要记住这位导演的名字,但是他的心血之作——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三部)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特别当东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似乎更有些必要。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012年完成了第三部,但人们似乎还是更钟爱第二部,并非仅是因为10亿日元的创纪录票房,更是因为片子中那悠扬的长镜头以及结尾处暮色的天空,导演执著地要将观众带回那个日本从战败国黑暗日子走回崛起轨道的往昔日子,那时候的东京恍如一个大工地,为了奥运会,穿城而过的亚洲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新建的东京铁塔俯视着芸芸众生,见证着世事沧桑以及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伦常情的微妙转变。片中有个场景无比经典,也许新世纪之初的时候,在我们的国度中也曾上演过——昭和34年,也就是1959年,当东京人得知自己的城市将举办奥运会时,片中人物感慨道:“这个国家就要变了。”

  时至今日,如此感慨和愿望对于那些有着奥运梦的城市依旧如此吧。连续五次申奥的伊斯坦布尔总是带着一丝悲情,欧洲大国的首都中也仅仅是马德里未曾有过奥运会经历,此一时刻承办奥运会并非仅是荣耀,更是和平的心愿、经济的助推和百姓的就业。申奥就是选战,首先要让世界听到申办者的声音,东京和马德里的嗓门显然大些,但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城中抗议者的声音以及催泪弹的味道则更是刺耳刺鼻,以至于安卡拉市长怒斥抗议者为“叛国者”,欧亚大陆交接点上的不安让国际奥委会必须悄悄远离。极为有趣的是,喊打喊杀暗藏战争阴霾的东北亚近来则安静平顺,是默契还是巧合呢?大多数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内心比较区域性安全时,东北亚的安全性一定领先于动荡的中东世界。

  选战打响前,东京也有不利因素摆在面前。近些年来,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的战略之一就是将奥运会和世界杯赛安放在新世界中,将自己绑定在新鲜经济体澎湃增长的轨道之上,北京几乎就是最佳范例,南非也可成历史丰碑。以此逻辑,伊斯坦布尔是绝佳选择,一个穆斯林国家如果可以拥有一届奥运会那将是何等的五环盛事啊。可是动荡不安的国内局势让伊斯坦布尔丢分太多,在第一轮投票中能够与马德里平票已属不易,至于可以与东京最终对决,我猜想那是支持东京的票策略性地投给更弱的伊斯坦布尔而让马德里黯然提前出局。马德里虽然没有伊斯坦布尔那般坚韧,但是好歹也在最近几届申办中有过努力,因循他们的逻辑,奥运会应该去未曾有过奥运荣耀的城市,东京不该再夺人所爱啦。很可惜,国际奥委会的新世界战略在里约遭受了心理挫折,筹备工作一再延宕,高速发展之后必然经历的疲弱也让2016年奥运会面临财政安全的隐忧。如果说北京的成功曾经为里约背书成功的话,里约的现实表现让国际奥委会变得必须沉稳起来,安全第一变成现实需要了。

  东京,准确把脉,在选战中主打“安全”关键词。日本人当下说安全有些难以周全,但这一次他们还是至少让握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相信啦。安倍会告诉世界,东京的核辐射指数与巴黎和伦敦无异,数百公里外的福岛都在可控之中,至于说向大海中排放的300吨核废水似乎不过是传说而已。这一刻,2011年地震海啸灾难成为日本手中一张悲情牌,国际奥委会中确有愿望希望奥运会可以救助日本,虽然不至于让这个国家就此变了,但至少15万个就业机会则是一份旷世大礼。马德里更迫切地等待着这份大礼,高达27%的失业率让这个城市苦不堪言,近一半的年轻人对于未来处于茫然之中。奥运会对于马德里就是希望所在,连续申办的结果就是奥运场馆始终在断断续续的建设中,欠债高达92亿美元,此次申办再败,逼得马德里人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再战2024,据说那是美国人的目标,好惨烈!

  东京让国际奥委会感到安全的另外一招是政府明确表示将准备出45亿美元的保证金,无论未来7年遭受何种经济挫败,奥运会的财务数字可以确保安全无忧。西班牙和土耳其政府虽也站脚助威,但实在是没有能力做此承诺的。东京人得意地给了国际奥委会一双“安全的手”,结束自己12年任期的罗格主席也笑称一个曾经的外科医生当然知道“安全的手”意味着什么。东京总算赶上了一个好时机,马德里实在疲软,伊斯坦布尔确有不安,东京算是平稳的选择。

  论及与现代奥林匹克的关联性,日本远在我们之前,获得奥运金牌的历史已超过80年。1936年7月,在柏林奥运会期间,日本就曾申奥成功,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投票同意,其中就包括中华民国,粗略想来,中日那时为敌,怎可能支持敌国。其实,历史的微妙时刻我们如今是不能完全洞悉的,一定要重读历史,看看那时中日是怎样的态势,为何没有用反对票表达国家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