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
近日,中国足协讨论了各级国家队建设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已基本成型,设定的总目标为“形成科学国家队体系”,头号具体目标则为“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在亚洲足坛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国家队建设是足协职责所在,这本无可厚非,但前脚刚刚输得突破天际,后脚就开始开会讨论国家队建设问题,这就有点滑稽了。说得好听点,这叫痛定思痛,其实更像是临时抱佛脚。
这份方案,对上可望平息上级领导的震怒,在官僚系统的话语逻辑中,任何规划似乎都带有神奇的催眠与安魂作用,可以将人从当前迫切的现实焦虑中解脱出来,代之以对遥远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份方案,对下虽不能封住老百姓的悠悠之口,甚至势必引来更多吐槽,但足协至少给自己划出了一块解释空间——就像孙悟空给唐僧划了个驱魔圈,通过预设10-15年这样一个新周期,面对质疑炮火的足协就可以随时理直气壮地以“时间不够”为由挂出免战牌。
在中国足球这样一个时常成为众矢之的的地方,具备“制定方案”这种魔力的人无疑是最吃香的领导者人选。所以,无论是十多年前的阎世铎还是如今的张剑,都是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出身,决非偶然。他们及其领导的团队恨不能多长几十根手指,向民众和领导历数中国足球未来规划的条条款款。
细观这次提出的所谓国家队建设方案,多数早已令人耳朵起茧,信息收集分析、后勤保障体系、国家队资料库、人才储备,这些都是从国家队建立伊始就存在的最基础的工作要求,时至今日居然还能在方案中占一席之地
尽管如此,每一次的规划仍然不同于“上一次”。哪怕这些规划长得都差不多,但是通过一次次会议、研讨、征求意见和修改的加持,也会让很多人信以为真。不要小看形式的力量,重复讲述同一件事,哪怕再荒唐也会有人被身不由己地绕进去,这种古老的骗术,如今仍然大有可为。
规划先行是应该的,但规划的空泛、执行能力的欠缺,乃至规划本身动机的可疑,注定让一次又一次的规划落空。中国足球此前两度10年规划多成笑柄,而去年底刚提出的新10年规划的牵头人韦迪也已离职,新10年规划中提出的2018年争取打入世界杯,转眼已被“10到15年领先亚洲”的新目标轻易颠覆。
缺乏具体到个人的问责制度,所有的责任都可以轻易消解于下一份规划之中。抛开具体的目标差异,中国足球的每份规划的面目和用词都很相似,其功能和结局亦如出一辙。
日本足协的“百年计划”同样目标宏伟,但在纲领性文件之下,它还制定了涵盖国字号、联赛、青训、校园足球的长达1000页的具体实施细则,历经17年精耕细作,规划中的目标方按时完成。日本足协将同一份规划执行了17年,而中国足协的规划延续性则没有体现在执行层面,而停留在文本层面——他们在17年间复制了N个同一份规划,只需要把相关目标和年份略作改动罢了。
——就这样,所有的规划,慢慢都会变成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