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务实广东人遇乒超死结

2013年06月26日03:53  南方都市报 微博

  陈静的胆子不小,没有球员,没有场地,没有企业赞助,也没有任何职业化俱乐部运营的经验,几乎就是 “空手入白刃”地介入了前景微妙的乒超市场。近几年,入市乒超的商家不计其数,乒超由早年的男女各10支队伍减至8队,到今年又重新扩军至9队,经济不景 气,老板们进进出出,联赛政策每年一改,能像山东鲁能俱乐部那样操作规范、运营稳定的俱乐部在中国乒超市场上是稀有品。

  尽管从严格 意义上讲,陈静俱乐部只是借戴了“广东”这顶帽子,但陈静的这一“冲动”还是为沉寂多时的广东乒超市场带来一阵震荡。作为曾经的中国乒乓球[微博]重镇,你说不清 广东男乒是如何没落下去的。2005年,卫冕冠军广东队在马琳[微博]、刘国正分别投奔陕西和鲁能后,还引入了前来打“零工”的著名外援梅兹和波尔[微博],虽然最终只取 得了第十名的成绩,但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广东队“出手阔绰”,重取佳绩只是时间问题。但谁都没能想到,广东男乒最终退出乒超却是因为此前从未想到的资金问 题。

  此后,广东乒超仅余女队支撑,拥有“胜率王”刘诗雯的广东女队曾一度在乒超中上游浮沉,岂料去年,中国乒协推行新的自由转会制 度,刘诗雯被“不愁钱”的山西挖走,直接导致广东女队失却了整个赛季的赞助合同。乒超联赛玩了12个年头,至今已被标签为“有钱人的游戏”,私企近年对赞 助乒超大都表现得兴趣不大。今年,没有球星压阵的广东女队仍然没有找到冠名赞助,陈静俱乐部因组队仓促,招商引资上也困难重重,两支广东球队均处于“裸 奔”状态。在全国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北方地区俱乐部大多依赖国企或能源企业存活,南方地区则多见短期投资,务实如广东企业,不少已将投资目光集中在职 业化更彻底、市场更红火的足、篮球项目上。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支乒超俱乐部不求成绩正常运营仅需约200万,但要求市场效益,如进 入联赛前三名,运营经费须千万——— 这已是市场被乒羽中心规限后的结果。这早就不是汕头一个私企老板花几万块钱就能买来马琳的年代,企业投资没有人不求 效益回报,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中下游球队生存中的尴尬、广东乒超市场所面临的死循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