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乒球国际化犹如大禹治水

2013年05月24日10:29  中国体育报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之后,国际乒联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中国乒乓球[微博]的强劲生长,任何刻意限制或围追堵截的策略,最终都难以奏效。巴黎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通过与中国乒协的充分沟通,在合作理念与方式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乒乓球运动要想在国际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需要各方合力做大这个蛋糕,而不是总想着如何限制中国切掉最大的那块蛋糕。

  在成功连任国际乒联主席之后,沙拉拉[微博]表示国际乒联的目标是把乒乓球打造成世界前五名受欢迎的运动。然而,目前乒乓球运动水平最高市场最好的地方是中国,可是在过去十几年中,国际乒联为防止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中大包大揽,相继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试图遏制中国在乒乓球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有趣的是,国际乒联的每一次改革,都成为中国队积蓄更大的爆发力从而确立更大领先优势的一个直接诱因。这种发展历程犹如古代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亲曾用阻塞的方式治水,结果导致了洪水一次猛于一次,后来大禹用了疏导的办法,才让各种力量都找到了通畅的前进渠道。这就好比当今国际乒坛,无论是作为主流的中国乒协,还是其他海外协会,都需要在不断的成长中找到合适的出口。如果一味地限制中国,那就难以充分发挥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活力和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如果中国队总是在大赛中大包大揽,其他协会因找不到希望的出口而缺乏继续成长的动力,那中国队在试图做大乒乓球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也很难达到充分的“水源补给”,这一点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近几年中国乒协一直在努力将乒超联赛打造成乒乓球界的“NBA[微博]”,但是由于高水平的海外选手资源非常有限,真正能够参与到乒超联赛中的欧洲球员屈指可数,亚洲范围内的海外球员也是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不是乒超球队不想请外援,而是能够派得上用场的外援实在非常少。福原爱就曾经说过,乒超对她来说,总体水平已经偏高了,以她的能力即使来了也很难获得出场机会。

  可喜的是,无论中国乒协还是国际乒联,通过在巴黎世乒赛期间的反复沟通,终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从本届世乒赛的上座率来看,乒乓球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比中国差,目前在业余层面的普及程度依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关键是在专业的高水平领域,欧洲青少年的竞技水平比较落后,为此中国队准备在将来派出一线队员跟他们集训,同时继续在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推行中外跨国配对,直接帮助他们提高竞技水平。

  另外在中国乒协的提议下,国际乒联已经开始着手推动乒乓球混双项目进入奥运会,在将乒乓球的奥运会小项增加到5项的同时,规定每个协会最多只能参加4个项目。着力做大蛋糕的发展思路,实际上既放大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成长空间,也让其他协会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出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