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史话:都市的冰雪之冬奥会申办的往事

2015年08月02日13:34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导语:7月31日,北京以4票之差险胜竞争对手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在冬奥会主办权竞争中的又一个投票“小差距事件”。回顾冬奥会申办往事,历史上的每一次“小差距事件”都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带来长足的进步。今天,房学峰将为您道来这些有趣的冬奥会申办往事

    在北京和阿拉木图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那天早晨,我在跟NHL专家李龙谋微信交流的时候说:北京需要44票才能确保赢得主办权,这是因为在85名委员参与投票的情况下,如果出现43比42的情况,则巴赫作为IOC主席,将只能启动重新投票的程序——主席不是没有投票权,而是为了中立公正的理由,不能和不宜行使自己的权力,而假如他宣布获得43票的一方获胜,就等于使用了自己的权力,因为他也是可以把票投给42票一方的。

  最终的结果,是因为一名委员投出弃权票或者废票,北京以44比40赢得了冬奥会主办权——由于上述的因素,这票面上的四票之差,其实也具有一票之差的部分本质。

  4票之差,是冬奥会主办权竞争中出现的“小差距事件”之一。在北京“取胜”的现在,我觉得回顾一下冬奥会申办的往事,是非常有趣和极其必要的,因为这是冬季奥林匹克发展历史的缩影。

  斯阔谷:House战胜了City

  1955年,一个叫亚历山大·库辛的人忽发奇想,申请在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的斯阔谷(Squaw Valley)举办冬奥会。对于这个想法,就连时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美国同胞布伦戴奇都觉得过于想当然,因为那个地方只有一座房子(House),连Village都算不上,更不是Town、不是City、不是Metropolis了。

  布伦戴奇原话是这样说的:“这个地方甚至还没有作为村庄进行登记,更没有任何一处体育设施”。

  但是库辛坚持不懈,在赢得了美国奥委会和加州政府的支持以后,又获得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支持,这样一来,斯阔谷得以和欧洲最著名的几座冬季运动胜地——夏蒙尼、圣莫里茨和因斯布鲁克展开竞争。

  在决定主办城市的表决中,国际奥委会做出了一个罕见的决定:“临时同意”斯阔谷举办1960年冬奥会,但如果在1956年前得不到财政上充分保证的话,这届奥运会将在因斯布鲁克举办,投票的结果是32比30的最小差距。

  最终,这届冬奥会如期在斯阔谷举行,House战胜了City。

  如今,坐落在太浩湖岸边的斯阔谷,已经是美国最著名的滑雪胜地之一,它与冬奥会的结缘源于一个异想天开的梦想,这个梦想具有“美国梦”的全部特点,而国际奥委会选择House而不是选择City来举办这届冬奥会,也可以证明这个组织是甘于被梦想说服、勇于迎接挑战的。

  在我看来:在北京这座无雪的城市、对现代冬季运动缺少体验和了解的城市举办冬奥会,这种选择,可以称之为“斯阔谷式的选择”——就像当年把选票投给“美国梦”那样,这回是投给了“中国梦”(北京和张家口虽然有足够的“场地”举办冬奥会,但至少在现在,这些“场地”还不是“场馆”)。

  斯阔谷冬奥会是成功的,其最具有标志性的成就是第一次卖出了电视转播权,CBS为此付出了5万美元。

  格勒诺布尔:Town战胜了City

  1968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之争是很激烈的,在第二轮投票时,领先的还是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但在最后一轮,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以27比24的最小差距(如前所述,26比25等于是“平局”)胜出,冬奥会在时隔44年之后回到法国。

  格勒诺布尔是Town,卡尔加里是City,这里有两个因素,代表着当时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

  首先,对传统的尊重。由于阿尔卑斯山地区是高山滑雪运动的起源地,北欧地区是越野滑雪等项目的起源地,因此这两个地区特别愿意举办冬奥会,这在多年以后仍然是这样,例如在1973年到1995年间,申办过冬奥会的37个城市里就有27个来自北欧和阿尔卑斯山地区。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国际奥委会在选择这届奥运会主办地时会有所倾向。

  其次,对“小地方”的尊重。举办过冬奥会的很多地方都是Town、甚至Village级别的“小地方”,却也都是著名的滑雪胜地,这里我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数字——举办过冬奥会的七个村镇夏蒙尼、圣莫里茨、加米施-帕腾基兴、普莱西德湖、斯阔谷、阿尔贝维尔和利勒哈默尔的常驻人口加在一起,绝不会超过常住北京的处级以上干部数量……

  混凝土森林的故事和木板房的乡村,在这两者之间的选择是很有趣的,那些木板房的乡村都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或者毗邻滑雪胜地,那里的冬季其实也是人声鼎沸的。

  在过往的很多次,国际奥委会都选择了常住人口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乡村来举办冬奥会,而格勒诺布尔和卡尔加里之间的选择,是数以十万计的城市和数以百万计的城市之间的选择,最后是传统和相对的“小地方”笑到了最后。

  但格勒诺布尔有个天然的软肋,那里的海拔只有200米,只能举行冰上项目的比赛,因此这届冬奥会的其他项目不得不分散到其他村庄或者滑雪胜地举行——请注意这里的一种“创新”:它在事实上开创了冬奥会比赛项目在其他地方举行的先例。

  谈到这种先例,其实还有一个故事:斯阔谷冬奥会组委会不愿意花75万美元建造雪橇场地,理由是没必要花这笔钱为少数几个参赛国家服务,于是有人提出将雪橇比赛放在普莱西德湖的设想,但因为违背了“奥运会在一地举办”的既往原则,结果,斯阔谷冬奥会就成了没有雪橇比赛的冬奥会——换言之,在很早以前,冬奥会是否应该只在一地举办的问题,就已经摆在国际奥委会面前了。

  萨拉热窝:第三次一票之差

  在冬奥会的历史上,那个叫普莱西德湖的人口数量2521的美国村镇,是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首先,普莱西德湖不但举办过两届冬奥会,而且还有另外四次申办冬奥会未遂的经历,此外直到今天,它还在顽强地坚持着奥林匹克理想,在几年前刚刚在申办2016年冬青奥会时负于利勒哈默尔——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普莱西德湖这样执着,它也是美国冬季体育的大本营之一。

  其次,普莱西德湖是唯一申办1980年冬奥会的地方,就像洛杉矶是唯一申办1984年夏奥会的地方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承认美国在奥林匹克运动频临末路之际,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

  另一个参与挽救崩盘局面的城市是日本的札幌,它在和萨拉热窝竞争1984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时候一度领先,但在最后一轮投票时以36比39这事实上的一票之差失利。

  札幌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刚在12年前举办了1972年冬奥会。而在更早的时候,札幌和东京曾经获得了1940年冬奥会和夏奥会的主办权,但由于中日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国际奥委会的态度是如果到1940年战争没有结束,日本须放弃主办权。最后的结果,是在1938年7月15日,日本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交回了奥运会主办权。

  除了1984年距离1972年比较近之外,札幌冬奥会被人诟病之处是令人震惊的巨大开销(这和很多年之后索契冬奥会留给人的印象很相似)。于是,在南斯拉夫政府和申办城市萨拉热窝做出了“节俭办赛”的承诺之后,他们赢得了主办权——最终的财务报表显示:萨拉热窝冬奥会的盈利超过1000万美元。

  温哥华:第四次一票之差

  除了普莱西德湖之外,另一个执着于冬奥会的地方就是韩国的平昌了,它在与温哥华争夺2010年冬奥会主办权时以53比56这事实上的一票之差失利(之后在和索契的争夺中,以47比51失利,这和阿拉木图输给北京的情况很相似,区别一是北京申办时那悬疑的一张弃权票或者说废票、二是参与投票的委员人数是偶数而不是奇数)。

  平昌的这次失利,我认为首先是传统的原因:在国际奥委会选择温哥华-惠斯勒的时候,欧美中心的立场显然起了作用,北美虽然不像北欧和阿尔卑斯山地区那样是滑雪运动的胜地,却由于冰球等原因(尤其考虑到国际奥委会、国际冰球联合会与NHL达成的谅解式合作),是冬季运动新的胜地。相比之下,平昌虽然更像是阿尔贝维尔、利勒哈默尔那样的“小地方”,但毕竟有悖于冬季奥林匹克的主流传统。

  另外一个因素则直接与北京申冬奥成功有关:索契和平昌是(或者可能是)两个极端的例子——

  索契的极端在于巨大的开销。站在索契的立场和国际奥委会的立场,IOC希望俄罗斯人甄别出“直接用于冬奥会的支出”和“间接用于冬奥会的支出”,但俄罗斯人属于“杠头”,不在乎IOC的好意,从而受到欧美舆论的一致非议,这是导致斯德哥尔摩尤其奥斯陆退出2022冬奥会竞争的重要原因。

  平昌的极端则在于财务的红灯。平昌隶属的江原道是韩国的16个省级行政区之一,它在申办成功之后不断显示出财政吃紧的信号,这直接导致国际奥委会对于严重依赖油气收入的哈萨克斯坦产生疑虑,这种疑虑当然有利于北京的申办。

  每一次一票之差说明了什么?

  北京这次得到的44票不算是一票之差,但问题是:假如那张弃权票或者废票投给阿拉木图的话,那其实就是一票之差了,因此我将其表述为——具有一票之差的部分本质。

  而在历史上的四次一票之差里,其实每一次国际奥委会做出的选择,都反映着困扰冬季奥林匹克的某种价值取向——

  斯阔谷那次:选择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美国梦”,那是一个连村庄都不是的并且没有任何体育设施的地方;

  格勒诺布尔那次:选择了一个不具备高山滑雪比赛条件的平原地区,实质上是允许了冬奥会比赛分散举行;

  札幌那次:选择了一个打破传统的非欧美主办地,并且第一次选择了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级的大城市;

  温哥华那次:选择了冬季运动的新传统并选择了职业体育的影响力……

  如果从这几次一票之差的颠覆意义和颠覆的先例来看,我们就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评价北京的申冬奥成功——

  首先,梦想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不管是斯阔谷那样的“美国梦”还是北京这样的“中国梦”;

  其次,传统既是用来尊重的也是用来打破的。不管是“不分散举办比赛”的传统、“冬季运动胜地”的传统、欧美传统、Village或Town的传统,冬奥会前所未有地来到了一座大都市——北京的常住人口总数相当于过去举办过冬奥会的全部地方人口总数之和的三倍,并且是一个非常缺少现代冬季运动传统的城市;

  最后,未来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着眼于大众的更多参与、折服于信义的一诺千金、寄托着方向的美好向往和企盼着挑战的童真心灵,共同促使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这是一次传统和未来激烈争锋之后的选择——未来的可能性是梦想中将变成现实的真实,它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传统的现在就触手可及的真实。

  所以,这个看似有悖于冬奥会传统的选择,反而是完全遵循奥林匹克逻辑的选择,因为过去有过很多次一票之差的选择,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推动奥林匹克前进的力量……(房学峰)

第十五期(冬奥史话:诚实的代价之叶乔波和薛瑞红的故事) 

第十六期(冬奥史话: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在盐湖城的突破) 

第十七期(冬奥史话:速度滑冰之另册男人的故事)

第十八期(冬奥史话:共舞的风流之双人滑的故事)

第十九期(冬奥史话:短道速滑名将的转型的故事)

第二十期(冬奥史话:不懈的攀登之男子单人滑的故事)

第二十一期(冬奥史话:遗产的争夺之冬奥会与登山的故事)

 

 

文章关键词:冬奥会都市冰雪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