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导语:和名将辈出的女子速滑相比,中国的男子速滑看似乏善可陈,但实际上,其中也有不少有意思的人和事,越是放在今天回味,越觉得有意思。关于他们的故事,下面请听房学峰为您一一道来。
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全社会唯奥运会金牌为重的时代,中国男选手的相对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被视为陪练和配角,这极大地影响了男子速滑的进步。如果视野再开阔一些就可以看到:我国很多项目的“男帮女”虽是取得快速进步的制胜密码之一,但拿今天的价值观衡量,牺牲男子项目的做法未必尽善尽美。
宋臣的昙花一现和刘洪波的夫妻双双
在1975年赵伟昌获得世锦赛银牌之后18年,宋臣在1993年世界速滑锦标赛上再次带来惊喜,获得了男子500米金牌。他的夺冠成绩是37秒68,基本上发挥出了最高水平,这个成绩放在一年前的奥运会上连前十名都进入不了,为什么却能得到金牌呢?
原因很简单:速滑世锦赛的最高荣誉是全能冠军,而单项的金牌则很次要,大多数选手要均衡分配体力和精力,以便参加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四个单项的比赛,很少有人像宋臣那样,只瞄着一个单项干——他在这次比赛中只参加了500米和5000米两个项目,5000米是全部完赛选手里的最后一名——在全能世锦赛上只拼一个距离最短的单项,相当于一位田径的十项全能选手只比一个单项,这种情况史上罕见!
不过话说回来,在全能赛事中瞄着单项成绩比,这种情况在其他项目里也经常出现,例如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体操选手就会只练自己拿手的单项。因此,国际滑联顺应时势,从1996年开始设立世界单项锦标赛,就是为了给这些“偏科”的选手以摘金夺银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和奥运会比赛接轨。
但宋臣的这个人物流星般地昙花一现,到1994年冬奥会时,他的位置已经被刘洪波取代——中国代表团的人员非常精简,24名参赛选手里只有7名男运动员,参加速滑比赛的男女选手则是2比4,这种男人给女人让路让资源的情况,在中国体育界太多太多了。
1992年,宋臣和刘洪波分别获得500米比赛的第九名和第十一名,1994年,几乎是孤军奋战的刘洪波,获得了500米和1000米两个第四名,其中他500米比赛的成绩,距离获得奖牌只有百分之一秒的差距,这个百分之一秒、也是中国男选手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的历史最好名次。
刘洪波的运动寿命一直延续到2003年,12年间始终是中国最优秀的男子短距离选手,但是在参加了1998年冬奥会之后,他却无缘第四次参赛,原因是当时国家体委有个政策:如果运动员同等水平的话则让年轻的参加——就这样,长野冬奥会男子500米第27名的李雨,就取代第28名刘洪波、成为盐湖城冬奥会的主将了。
这种遗憾部分地被金花弥补了,她第三次参加了冬奥会比赛、第一次在没有丈夫陪伴的情况下参赛,结果,她获得了500米第23名和1000米第25名——她在1000米比赛中滑出的成绩比长野冬奥会铜牌的成绩要好,但时代变了、器材变了,她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创造世界纪录的于凤桐
中国男子速滑的下一个领军人物是于凤桐。
速滑世界杯赛上有过一个短命的比赛项目:100米,从2003-2004赛季开始,这个项目设置了一共六届,于凤桐正是凭借这个项目享誉冰坛的,2004年和2005年,他都获得了世界杯总冠军,并创造过世界纪录。一个和下面的内容有关的数据是:这六次比赛的总冠军,都被中日韩三个亚洲国家的选手获得。
于凤桐是典型的短距离选手,因此他始终没有参加过全能世锦赛,而是把短距离全能世锦赛、单项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作为历练舞台,目标是争取在冬奥会的500米比赛中有所作为。
2005年,于凤桐在短距离世锦赛的500米比赛中获得一个第一和第一和第八,在单项世锦赛上获得500米第五名,将自己的状态启动为“奥运会模式”,2006年都灵冬奥会,他获得500米第五名,这个成绩仅次于刘洪波的那个第四名。
2009年,于凤桐的“奥运会模式”再次启动:获得了短距离世锦赛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单项世锦赛铜牌、世界杯总冠军,看似比上个周期更有希望,但是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他还是只获得了第七名。
就这样,一个第五一个第七,于凤桐作为中国男子速滑的最近一位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也结束了中国男子速滑的一轮希望——在他之后的中国男选手,世锦赛二十几名、奥运会三十来名的情况属于常态。
正确的突破口
选择短距离项目、尤其是500米作为男子速滑的突破口,这在逻辑上是正确的,理由有二:
其一,中国选手以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五十年代的杨菊成、六十年代的罗致焕和王文生、七十年代的赵伟昌都在世锦赛上获得过奖牌,后来则有宋臣、刘洪波、于凤桐的若干优异战绩,于凤桐更多次获得过500米的世界冠军;
其二,亚洲选手在男子500米项目上始终有出色表现,从1980年开始,历届冬奥会的领奖台上都有亚洲选手的身影,还包揽过温哥华冬奥会的前三名,唯一的例外是荷兰人有神话般表现的索契2014。而在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上,亚洲选手的表现也极其出色,其中的佼佼者是在单项世锦赛上获得过包括五块金牌在内的十块奖牌的日本名将清水宏保——他在奥运会上也获得过500米金牌。
显然,起跑好、擅长短距离,这是亚洲速滑选手的特点,也是中国男子速滑的必然选择。
同样的情形在女子速滑里其实也存在:叶乔波之后,中国调集了薛瑞红、王曼丽、任慧、于静等一干有才华的选手在500米项目上前赴后继地奋斗,并且每一次的结果都相似——她们在奥运会前一年都有出色的表现,都能在短距离全能世锦赛、单项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上取得前三名甚至拿冠军,但当她们的“奥运会模式”启动在奥运会年之际,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叶乔波、王曼丽的银牌和任慧、王北星的铜牌里,记录的都是功败垂成和圆梦未遂。
中国式赌博?
然而韩国和日本男选手近年来的优异表现,却很值得中国速滑界反思——
温哥华冬奥会上,韩国选手李承勋赢得了史诗般的胜利,获得男子10000米金牌和5000米银牌,索契冬奥会上,虽然强大的荷兰选手包揽奖牌,但他仍以优异表现取得第四名。
在长距离比赛中,日本选手的表现同样出色,白幡圭史曾经在世锦赛上获得了男子全能的两块银牌和一块铜牌,是唯一在世锦赛大全能比赛中获得过奖牌的亚洲选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
韩日两国虽然也重视男子短距离项目并且取得了远远优于中国选手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他们的项目发展比较均衡,长短距离都有好手,这和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目前中国在男子长距离比赛中取得的最好名次,还是王金玉在1962年世锦赛上获得的5000米第六名和10000米第五名,这一情形,既让我们对前辈充满敬意,又不能不对后辈的表现扼腕长叹。
均衡发展的一个副产品是韩日选手在团体追逐赛上具有的较强实力,韩国男队和日本女队都在这个项目的奥运会比赛中获得过银牌,也是世锦赛领奖台上的常客。
在越滑越短的悲剧里,中国女队这些年来只出过两位中长距离的选手,一位是最好成绩大全能世锦赛第八名的宋丽,另一位是最好成绩大全能世锦赛第九名的王霏,她们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以奥运会金牌为核心价值观的年代,又有几个人能知道这两位选手的名字和她们的付出呢?又有几个人能对她们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的最好名次(第15名和第12名)给予充分肯定呢?
而男子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孙龙将在2014年大全能世锦赛上的第14名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战绩了、已经是1963年以来中国男选手的最好名次了,而上一个是王金玉……
总之,在以奥运会金牌为核心价值观的这很多年间,速度滑冰这种文化在中国被严重地割裂了:一边是希望女选手在最短的距离里拿到金牌,另一边是男人们被打入另册。(房学峰)
【冬奥史话】专题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