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史话之速度滑冰的起源:从卡尔加里的故事谈起

2015年07月17日10:25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1988年冬奥会李琰夺得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1988年冬奥会李琰夺得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

  导语:6月8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平常冬奥会将增设六个小项的比赛,其中包括速度滑冰的男女集体出发的比赛。这意味着:一个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话题,终于有了一个双赢的结果。下面请听房学峰为您带来早期速度滑冰的那些故事。

  金牌的含金量

  连续两届冬奥会的一无所获,使得中国体育界认识到了与世界水平的巨大差距,因此在组建1988年冬奥会代表团的时候,只派出了13人参加正式项目的比赛,代表团的规模比前两届小了很多。

  除了这些选手之外,中国还派出了四名选手参加表演项目短道速滑的比赛,结果反而有意外收获,李琰获得了1000米比赛的金牌,还获得了500米和1500米铜牌。

  既然是表演项目而不是正式比赛项目,那么,李琰这块金牌的价值如何、含金量如何呢?

  李琰在1000米比赛中战胜的主要对手,是加拿大的戴格尔(Sylvie Daigle)、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漫长的运动生涯里,戴格尔不但获得过冬奥会金牌,而且是第一位五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全能金牌的选手,其中包括1988年到1990年的三连冠。在女子短道速滑的历史上,戴格尔的成就仅次于连续六次获得世锦赛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杨扬。

  卡尔加里冬奥会的女子1000米比赛是2月25日进行的,这之前两个星期,李琰和戴格尔都参加了在美国圣路易斯(该城市在1904年同时举办了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当时戴格尔获得了除500米之外的其他全部金牌,李琰则不但在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进入半决赛,而且和李金艳、张艳梅、乔晶一起获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铜牌,这是中国选手在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一块奖牌。

  上述事实说明:第一,李琰在卡尔加里获得的金牌虽然只是表演项目,却有十足的含金量;其二,由于李琰战胜了戴格尔这样在加拿大非常有影响的著名选手,因此在卡尔加里反响很大,这种反响是中国代表团始料不及的——代表团的领导既没想到能拿金牌,更没想到这块金牌能有那么大的影响。

  关于戴格尔,有个问题我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她曾经作为大道速滑运动员参加了1980年和1984年两届冬奥会,但成绩并不理想,比如说在1984年冬奥会上,她的500米、1000米和1500米名次都在二十开外、和中国选手差不多,因此我很想知道的是——戴格尔是一个二三流的大道速滑运动员和超一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当年,这对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是否有借鉴作用和启示作用呢?

  世界锦标赛的起源:加冕之前

  短道速滑是在上个世纪初起源于北美的,在八十年代开始风靡,它为什么起源很早却发展很慢呢?

  这要从速度滑冰谈起——

  1896年2月7日,正在筹备第一届奥运会的希腊组委会给顾拜旦写了一封信,顾拜旦读过这封信后,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他们不再需要我了,他们自认为有把握获胜了,从那时起,不仅我的名字不再被提及,而且每人都在积极抹去法国对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贡献。”

  也是在1896年2月7日这一天,圣彼得堡举行了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1893年问世的这一赛事,是体育运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锦标赛,而最早成立的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直到十年之后的1903年,才举行了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今天一样,速滑世锦赛的主办者是国际滑冰联合会。这届速滑世锦赛一共进行了两天,比赛结束后的2月9日,国际滑联举办的一项新赛事在圣彼得堡诞生: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那么,俄国人为什么要承办这两项世锦赛呢?

  这和俄国王室有关、更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有关。

  花样滑冰进入俄国,是彼得大帝的功劳:1697年2月即清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彼得一世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去西欧考察,不光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改革开放的思路,而且带回来一样物件——荷兰人发明的冰刀,从此,滑冰运动在俄国成为时尚:1838年,第一部花样滑冰书籍《冬季娱乐与滑冰技巧》出版;1880年,圣彼得堡滑冰爱好者协会成立;1990年,开始举办滑冰的国际比赛、为后来举办世锦赛奠定了基础。

  沙俄的末代帝王尼古拉二世继承了前辈们喜欢体育的传统,除了国际象棋、马术等运动之外,他还喜欢网球、自行车和滑冰。何况这两项世锦赛之后几个月,就是他的加冕礼。

  为了筹备将于这年五月举办的加冕礼,俄国王室特意邀请了大清国特使李鸿章。以俄皇加冕为由头,李鸿章这次用半年多时间,访问了俄、德、英、法、美等主要的西方国家,这无疑是中国外交史上国家领导人为时最长的一次出访——李鸿章的官衔是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兼河北省委书记,但各国对他的接待规格都是国家元首级别的,这和很多年后在另一个改革开放年代里也是副总理的邓公的几次重要出访所享受的接待规格是一样的。

  李鸿章出席加冕礼的时候,还帮了俄国朋友一个忙——

  听说沙皇加冕礼上不但有灯光秀而且派发礼物,上百万人涌进了广场,结果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死亡4000-5000人、受伤致残的人多达数万!当接待他的财政大臣维特说起这事时,李鸿章说: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如实禀报皇上,那不是给刚加冕的沙皇心里添堵吗?我在河北当书记的时候,因为瘟疫死了几万人,我们却对皇上永远是报喜不报忧……

  维特听罢大喜,事后在回忆这事儿时称赞李鸿章是绝顶聪明的人,于是这场惨案的官方数据,就被修订成了真实数字的“三折”:“死亡1389人。”

  李鸿章帮维特的忙是有深层原因的:其一,甲午战争后联俄抗日,这是清政府的国策;其二,为了使《中俄密约》顺利签订,俄国专门拨款300万卢布设立了“李鸿章基金”用于对他行贿,该条约有六项主要条款,规定日本如果入侵中国或俄罗斯,则中俄两国要“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由此看来,花样滑冰世锦赛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着王室的血脉、分享着王室的荣誉。

  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

  花样滑冰的传统是一脉相承型的,和它相比,速度滑冰却有两种文化:

  欧洲的速滑文化是当今大道速滑这种类型的:双跑道、两人一组出发且不允许相互干扰、不是与人比赛而是与时间比赛;

  北美的速滑文化是当今短道速滑这种类型的:集体出发、允许一定程度的相互干扰、不是与时间比赛而是与人比赛。

  在1932年普莱西德湖第一次主办冬奥会的时候,当时的大道速滑比赛就采取了集体出发的比赛形式,结果是欧洲选手一败涂地而北美选手大获全胜。

  那以后,虽然速度滑冰比赛一直采取欧洲传统,但是北美人却并未死心,仍然希望能举行集体出发、类似田径比赛的那种滑冰比赛。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小型的室内冰场建设得越来越多,使速滑运动员可以一年四季进行室内训练,这使得速滑的北美文化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机会,1980年,国际滑联正式确定了每圈111点12米的标准跑道,终于使短道速滑这个项目正式诞生。1981年,第一届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在法国举行。

  1981年9月,国际滑联理事、日本的石川良弼访问中国,在长春介绍了短道速滑这一新兴运动;1982年,国家体委决定正式开展短道速滑运动,并在1983年3月的全国冬运会上正式设项;1983年4月,从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全国冬运会上选拔出来的几位运动员,第一次出现在短道世锦赛的赛场上——从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到登上国际舞台,为时只有一年多时间,这简直是创造了中国体育的“短道速滑速度”。

  1986年,中国短道速滑队第二次参加世锦赛,一个年轻的中国选手登上历史舞台:17岁的李金艳。

  1987年的第六届全国冬运会上,李金艳在女子3000米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这一消息成为爆炸性新闻:起步不满五年的中国短道速滑,居然能产生世界纪录,让人兴奋不已和感慨不已。

  看到吉林选手李金艳的优异表现,一个比她年长一岁的黑龙江女孩儿在暗自较劲,她就是李琰,直到1988年1月,李金艳的表现都比李琰更出色,但在一个月后的冬奥会上,却轮到了李琰改写历史……(房学峰)

  【冬奥史话】专题

  第一期(忆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前后的那些事儿)

  第二期(重返奥运路之普莱西德湖的故事)

  第三期(冬奥史话:重返奥运路之视野的颠覆)

  第四期(冬奥史话:新中国第一代的运动员速度滑冰的故事)

  第五期(冬奥史话:和平的呼吁之萨拉热窝的故事)

  第六期(冬奥史话:速滑女将王秀丽的传说之卡尔加里的故事)

  第七期(冬奥史话:中国冰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第八期(冬奥史话:中国花样滑冰发展之初的那些故事)

  第九期(冬奥史话:女子单人滑陈露的蝶舞时代)

文章关键词:短道速滑冬奥会世锦赛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