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导语:36年前,什么是冬季奥林匹克,什么是冰雪项目,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还只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雾里看花阶段,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可显然对于那时的中国冬奥人来说自己的认知与国际冬季运动的真实标准还并不是一个概念,达成统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在这一个重新甄别与改变的时期,发生的一切在今天看来,仍历历在目。成长,犹如皑皑白雪遮住了来时的路,只有走过后回头再看,才那么清晰。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记忆中那些关于冰雪的岁月。下面请听房学峰为您一一道来。
我曾经立誓要走遍每一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地方,在走到普莱西德湖的时候有个发现:最不可信的是“全球通”——那里根本没有手机信号,我们一行四人中两个人的妻子正在怀孕,“全球通”的谬论使得两对夫妻失联了好几天。
那里的雪真的是很大,大得让人只有羡慕。
“光杆司令”
参加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是在1980年1月17日成立的,团长是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李梦华、副团长是时任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的何振梁,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俩虽是这支队伍的正副“司令”,但他们对队伍的熟悉程度——还不如裁缝。
北京服装八厂派出了几位老裁缝,专程到哈尔滨和长春去给代表团的成员们量体裁衣,四年后该厂注册了“雷蒙”公司,延续了一个中国西服品牌的悠久传统。
1月22日,李梦华和何振梁离开北京前往东京,他们是两个“光杆司令”,此时,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正在日本进行赛前训练。其中滑雪队是从12月份开始在长野训练的,代表团团长是学日语的于再清,后来当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还当过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
去日本训练,其实是因为双重的不得已,除了要学习技术和掌握器材之外,中国的滑雪选手还必须做一件事:适应雪。
“中国的冬天”
几乎所有在中国执教的外国教练都说——“对于滑雪这项运动来说,中国的雪是灾难性的。”雪质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雪上运动。
中国冬天的气候和同纬度的西欧、北欧、北美相比,差距非常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季风气候,而外国的那些地方多是海洋性气候。这主要表现在几个地方:第一,降水非常少;第二,空气特别干燥,实际上西欧北欧的年降水量和中国差不多,都是600毫米左右,但是它分布得很均匀,而中国则不是这样,例如北京年降水量六百毫米,但是冬季的十二月、一月、二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加起来才仅仅十毫米,而西欧北欧在冬季的降水量可以达到一百毫米以上,也就是说,中国冬季的降水量连它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冬天”是一个概念,“中国的冬天”是又一个概念——
世界上的“冰雪运动强国”,特指以下十个国家,大体可以分成四类: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阿尔卑斯山脉的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德国,还有就是幅员辽阔的俄罗斯。
先看北美——美国冬天最冷的地方也就是加拿大的冬天最不冷的地方,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是零下3度到零下8度,例如:举办第十九届冬奥会的盐湖城,一月平均气温是0度左右,比同纬度的北京高5度。
再看北欧——由于这几个国家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所以冬天并不寒冷,例如:以“冰”为名的冰岛,虽然靠近北极圈,但是因为受墨西哥暖流的支流伊尔明格暖流的影响,全境大多数地区的一月平均气温,竟然在0度左右!
再看中西欧——举办1992年冬奥会的法国滑雪胜地阿尔贝维尔,和黑河纬度相近、比北京高近十个纬度,但一月的平均气温是零下3度,比北京还暖和。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奥地利是零下4度、瑞士是0度、意大利是零上4度……
最后看俄罗斯——虽然她的大部分地区一月非常寒冷,但是由于其幅员辽阔,能够进行冬季运动的地方,也还是比中国的东北地区暖和,其中的极致,就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索契。
和这些冰雪运动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东北地区虽然是冰雪运动的大本营,但是冬季的气温却极其寒冷:一月平均气温,哈尔滨是零下20度左右,长春是零下15度左右,沈阳是零下12度左右……
还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北方地区和欧洲气候的不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和北欧大部分地区,冬季并不寒冷,以几个冰雪运动的强国为例——挪威首都奥斯陆位于北纬六十度,一月平均气温零下三度,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比奥斯陆低五个纬度,但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2度;英国首都伦敦位于北纬51度,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的黑河,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上6度,相当于位于北纬28度的我国湖南省。
再比如:巴黎是北纬四十九度,北京是北纬四十度,但巴黎受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影响,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上5度、平均降水量将近60毫米,而北京一月份平均温度是零下5度、平均降水量是3毫米。
“这是在滑雪吗?”
1月30日上午,到达美国的中国代表团乘上了从纽约到普莱西德湖的汽车,车上不断播放着的音乐、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它代表着全体人员的喜悦之情。
但很快,中国滑雪运动员的喜悦感就被挫折感取代了,他们在适应场地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不会滑雪”——赛道上的雪滑得接近于冰,也算久经沙场的这些国手们,首先必须避免自己滑倒。
一共九名中国滑雪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他们几乎都是各个项目的最后一名,并且和冠军的成绩差出了天壤之别:
高山滑雪:男选手朴东锡在大回转54名完赛者中列第50名,与冠军相差42点26秒,在小回转的37名完赛者中列第34名,与冠军相差37点34秒;女选手王桂珍的大回转是35名完赛者的最后一名,与冠军相差62点93秒,小回转在19名完赛者中列第18名,与冠军相差33点92秒。
冬季两项:李晓明、宋永军、韩金锁、王允杰、尹振山五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男子20公里,在47名完赛者中,尹振山第44名、王允杰第46名;男子10公里,49名完赛者中,宋永军第41名、韩金锁第46名;男子接力,中国队在14支完成比赛的队伍里列最后一名,但和倒数第二名日本队的成绩相差了15分钟以上。
越野滑雪:男选手林广浩在15公里比赛中获得第50名,女选手任桂平在5公里和10公里比赛中均获得第38名。
那以后很长时间,中国选手在冬奥会的滑雪比赛,特别是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这些“古典的”滑雪项目上,大体都是名落孙山,其中的因素固然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和雪情雪况,其实并不利于开展竞技滑雪运动。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后来中国冬季运动的主管部门,将滑雪项目的战略重点放在了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这两个新兴的滑雪大项上,反而很快就达到了世界水平并且拿到了世界冠军。而这两个新兴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在人工赛道上进行训练和比赛,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小。
当然造物主是公平的:同样是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的东北地区虽然有严酷的寒冬、但也有灼热的盛夏,黑龙江生产的高质量稻米,或许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物产丰饶的“北大仓”曾经让俄罗斯的地理学家们很羡慕,他们甚至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夏天的气象数据得出了一种在今天看来很奇葩的理论——黑龙江省是亚热带气候!
普莱西德湖中学
在普莱西德湖,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是知道了什么叫“得天独厚”——
到达普莱西德湖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急着前往举办过1932年奥运会和1980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馆。在那样小的村镇,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那里,当年举办冰球和速滑比赛的场地,就在普莱西德湖中学(Lake Placid High School)的校园里,学生们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奥运会比赛时的场馆,尤其是那个创造了“冰上奇迹”的冰球馆。
雪刚停,一个中年人一边扫雪、一边向来上学的孩子们打着招呼,他是学校的校长,后来我们得知:普莱西德湖的教育很发达,有好几所有名的私立学校,而普莱西德湖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
带我们参观学校的时候,我问校长:“学校里有没有参加过冬奥会的学生?”我心想:万一有的话,我们可以找他的家人采访采访。他请我稍候,然后打了个电话。
几分钟以后,一位类似教导主任似的女士拿着几张纸来到校长身边,那上边是这所中学的毕业生里参加过冬奥会的人名录。
让我惊愕的是:那份名单中除列出了几十位打过NHL比赛的校友外,还列出了一长串参加过冬奥会正式比赛的校友名单——
一共有87个!(房学峰)
【冬奥史话】专题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