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史话:短道速滑名将的转型的故事

2015年07月29日10:12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杨扬、王春露、杨阳和孙丹丹(从左到右)杨扬、王春露、杨阳和孙丹丹(从左到右)

  新浪体育讯  导语:对于中国短道速滑来说,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杨扬和李佳军在国际赛场上的谢幕和王蒙的崛起,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从都灵到温哥华的四年间,是这“黄金一代”的转型期。下面,请听房学峰为您道来短道速滑名将的转型的故事。

  “四朵金花”和“黄金一代”

  经常有媒体在进行评奖时人为地划分“中国短道速滑男队”和“中国短道速滑女队”,这是错误的,因为在行政管理和日常训练的意义上没有这样的区分,只有“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一支队伍。

  虽然在1995年正式成立了常设国家队,但限于当时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限制,这支队伍在多年里处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局面——“七八条枪”是运动员,包括女选手杨扬、杨阳、王春露和孙丹丹,男选手李佳军、冯凯、安玉龙和袁野(偶尔有人员更替,但基本阵容大体不变),再加上辛庆山教练,以及领队、干事、队医等人,不过“十几条枪”而已。出国比赛时,即使是世界杯和世锦赛这样的大赛,也经常没有替补队员,有时运动员身受刀伤,也不得不硬挺着把接力比赛完成,以保证中国队能获得成绩。

  但凭借这“七八条枪”,中国短道速滑在1995年到2002年八年间、特别在1999年之后的四年间,取得了垄断式的卓越成绩——除了获得两块冬奥会金牌之外,他们在世锦赛和团体世锦赛上取得47块金牌、在世界杯上取得了23个总冠军,即一共取得了73个世界冠军。这其中,男子获得17个冠军、女子是56个,1995到1998周期是16个冠军、1999到2002周期是57个冠军。

  从个人成绩来说也是这样:杨扬获得过50多个世界冠军,杨阳、王春露和孙丹丹获得世界冠军的数量也都是两位数,而李佳军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则超过了所有夏季项目的中国男选手。

  当然了,把不同项目的冠军数量放在一起类比,这最多只具有统计上的意义,我在这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在非常艰苦、少人关注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充分保障的情况下,那一代短道速滑选手取得的优异成绩是令人钦佩和永垂青史的,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当然也离不开蓝立、辛庆山、佟立新、杨占武等队伍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所做的贡献,也不能抹杀基层体育工作者的贡献。

  在我看来:更具有示范和启迪意义的,是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成功转型。

  为什么是杨扬?

  仅就运动成绩而言,杨扬的意义在于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冬奥会金牌得主,此外,她所获得的世界冠军数量,可能是很多年间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但运动成绩不能代表杨扬的全部,她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位进入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运动员,是因为她有若干与众不同的天性、禀赋和机遇——

  首先,坚持不懈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杨扬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她始终有很强的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少年丧父的经历,使她很小就有了奋斗的意识,决心承担起改变家族命运的责任;进入国家队之初,她年龄最大、但成绩却不如队友,使她较早地具有了团结的意识、珍惜当下和把握时机的意识——回头来看,奋斗、团结、珍惜,这可能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具有的素质。

  其次,基于国际视野的主动转型。

  单就运动成绩而言,杨扬在2003年到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周期取得的成就不能说太出色,虽然也获得了几个世界冠军,但毕竟没能再次赢得冬奥会金牌,但在那四年里,她在人生层面的收获就像李宁在首尔奥运会周期时的收获那样。那段时间,她主动地进行着转型的准备,在保持竞技状态的同时,先是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来又到美国学习,这种经历,使她具有了在中国运动员里罕见的国际视野,使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挪威速滑名将科斯、纳米比亚短跑名将弗雷德里克森、美国跨栏明星摩西那样的人物,能够以优秀运动员的面貌活跃于国际体育界。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李宁在内的许多中外体育明星和社会各界朋友,也给予了她不少的建议和垂范。

  再次,杨扬所处的时代。

  在杨扬以前的时代,中国体育明星的转型分成“做官时代”和“经商时代”两个阶段:第一代体育明星,由于中国体育界缺少行政人才等原因,很多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各个项目的管理者和掌门人,甚至成为中国体育界的领导者;第二代体育明星,则很多投身商海、出国发展,或者想以经商和出国为第一选择。

  但到了杨扬的时代,做官、经商、出国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她想过“做官”,但“官”的“坑”被各种“萝卜”占着;至于经商和出国,显然对一位终究要为人妻母的女性来说并非是想选择就能做出的选择。

  最后,强烈的责任感。

  杨扬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其中,有些是优秀运动员身上兼有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向上向善的责任感,但更值得注意的则是她特有的那种责任感:

  其一,她非常希望能尽其所能在中国推广冰雪运动文化,她婚后在浦东新区所做的一切,不仅具有北冰南展的意义、更具有北冰南展的示范意义;其二,她是一个天性就非常亲近奥林匹克文化本原的人,这种文化强调以运动员为中心,而不是像中国那样以领导为中心,因此,她始终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为运动员们做更多的事情,她成立的“冠军基金”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其三,她在国际体育界非常活跃,以中国的形象和为中国的形象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人们必须承认——杨扬的存在是中国申办冬奥会的一个重要加分因素;第四,她积极地参与媒体活动和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很少有中国运动员能像她那样,受到所有媒体和社会各界众口一词的正面评价。

  名将的转型

  在杨扬转型的同时,杨阳、王春露和孙丹丹也在做着各得其所的转型——

  可能没有哪位中国运动员有过杨阳那样多重转型、多次转型的经历了:结束运动员生涯之后,她先在国家队当教练,王蒙的第一块冬奥会金牌里,有她做出的一份贡献;其后她尝试进入央视体育频道并且走到了人生的谷底,然后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中崛起出自己的位置,索契冬奥会上,她创造了一个另类的纪录、是第一个曾经以运动员、教练员、记者三种持证身份参加过奥运会的中国人(她很可能以第四种身份即裁判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会);索契冬奥会之后,她又中断了媒体生涯,移居美国进行新的发展,相信在中美两国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交流的领域,杨阳将大有作为。

  在完成了一段出国学习、结婚生子的经历后,王春露在2010年冬奥会周期出任了国家队副领队、之后又转为领队。在那以后,王春露又成为冬运中心大众冰雪部的部长,开始从事大众体育工作,目前,她在这个岗位上做得已经得心应手:创办了包括多项大众滑雪比赛和马拉松速滑比赛等新的赛事,鉴于国家出台了大量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利好政策,相信王部长大展宏图的时候正在到来。

  孙丹丹退役之后在长春当教练,他培养的队员韩天宇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了银牌。之后,她先是在新疆队执教,带出了一支颇具潜质的队伍,随即辗转到新加坡和香港执教。她在香港的工作非常成功,虽然条件很艰苦、设施不完善、基础很薄弱,但是她的队员朱定文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假以时日,很有希望创造香港冰雪运动的新历史。

  几位黄金一代的男选手,也都在完善着各自的新角色:冯凯执教于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安玉龙执教于吉林队,李佳军在执教中国青年队和哈萨克斯坦国家队之后,目前有了新的岗位,成为中国速度滑冰队的领队。

  所有这些短道速滑名将们的选择里,都经历过一个彷徨的时期,这是令人怅然的——在这项并非职业体育运动、又缺少大众基础的项目里,他们赢得了难以逾越的成就,但项目的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领导者们,却没有能力告诉他们将来的路应该往哪个方向上走,因为在中国,这个项目世界冠军的路、还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幸好在这个时候,北京开始申办2022年冬奥会了,在遴选形象大使的时候,短道速滑这个中国最强的冬季项目无人入选,这或许在提醒着他们——

  过去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荣誉确实已经过去了,不管人们给予这些荣誉的评价是不是恰当,他们也必须去争取新的荣誉。(房学峰)

第十五期(冬奥史话:诚实的代价之叶乔波和薛瑞红的故事) 

第十六期(冬奥史话: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在盐湖城的突破) 

第十七期(冬奥史话:速度滑冰之另册男人的故事)

第十八期(冬奥史话:共舞的风流之双人滑的故事)

文章关键词:冬奥杨扬王春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